当前位置: 首页 > 乡土文学 > 一种久违了的朴实田园记忆

一种久违了的朴实田园记忆

2023年11月19日 18:11:26 访问量:158

一声浑厚的牛叫声唤回了一种久违了的朴实田园记忆


  在晋北以及毗邻的陕北、冀北、蒙中一带,还没有其它任何一种家常主食能像油炸糕这样为当地人们所喜爱。不仅如此,油炸糕还承载了特色浓郁的乡土文化。

  是啊!“好吃不过油炸糕!”当一大块色泽金黄的素糕,或是一大盘外酥里嫩的油炸糕被热气腾腾地端上桌,再配上一盆丰盛的烩菜或其它丰美菜肴,单是看上一眼,就足令你食欲大动,垂涎欲滴。入口,细品素糕的粘滑软糯,炸糕的酥脆劲道,不由你大快朵颐,满嘴留香。油炸糕是当地人饭桌上一道首选的珍馐佳肴,在饮食中的地位无与伦比。

  油炸糕用黄米面做成,而黄米面则是由当地所产黍子先碾出黄米,然后磨成。在中国,稻、黍、稷、麦、菽被称为“五谷”,说明黍子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农作物,可见油炸糕作为老百姓的盘中餐是多么的源远流长。至少,它养育了这片黄土地上一辈又一辈的人们。

  虽说,油炸糕是现如今当地人再寻常不过的一种主食,但在过去的年月,却也是人们梦寐以求的奢侈之想。有一个笑话,说的是有户人家,家里来了客人,主人生计无着,无以招待,只好调侃道:唉!要是有糕面的话,去油坊赊上半斤油,再借上两把枣子,然后咱炸油糕。


  那时,人们大都生活困顿,肚子里油水少,偶尔碰到一次机会,碗口大的糕一顿吃几个,甚至十多个也不在话下。遇有相媳妇的后生上门,主人家会倾力以糕相待,看小伙子一顿能吃多少糕,由此推测他下地干活的体力,进而决定自家闺女是否与其谈婚论嫁。庄稼人是否有一身好气力相当重要,毕竟,那是艰辛中度日的资本。

  在我的老家,当地盛产红枣,人们做糕时喜欢加入枣泥,所以糕做的更讲究一些,当然口味也更香甜一些。记得我小时,每逢过年,母亲总要将一盘炸好的枣泥油炸糕端端正正地供到灶神前,虔诚地祈求光景一年好过一年。也记得哪家要娶亲了,迎娶的头一天,男方家一定会蒸上两大木盘的枣糕——并且一定要大,约摸能盖过大碗的口沿,如此方显出夫家的大气——派人用扁担挑着,无限张扬地送到女方家,引来村里人啧啧称羡,这可算是婚礼的前奏吧!当然,盖房要吃上梁糕,乔迁要吃搬家糕,老人祝寿要吃糕,家里添丁也要吃糕,取吉星高照、吉祥如意之寓意。

  每年大年一过,村村都要唱大戏,既有高亢激越的北路梆子剧团,也有风情十足的“二人台”戏班。说来也真巧,“二人台”流行的地区也正是人们喜食油炸糕的地区,二者是否有着某种联系,不得而知。

  要唱大戏了,家里自然要请七大姑、八大姨们来看戏。来戚了,压轴主食的油炸糕自是少不了,图的就是热热闹闹的氛围。但见通红的炉火上,大锅的麻油青烟袅袅,糕在热油中翻滚,噼啪作响,随着喷鼻的香气弥漫,金黄的枣糕早端上了桌,桌子旁,人人脸上笑开了花,也许这就是日子。

  吃过糕,换上新衣,去到村头的戏场。台上一袭彩妆的男女演员歌舞正酣。“哥哥捏了糖角角,妹妹捏了个喜鹊鹊,糖角角,喜鹊鹊,又喜又甜一家家。”哦!唱的正是晋西北河曲“二人台”《捏软糕》。

  呵呵!家乡的油炸糕就是这样,那香那甜,弥漫了黄土地的春夏秋冬,一年四季。

编辑:张冬梅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忻州市河曲中学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