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安全教育 > 斩断伸向孩子的诈骗之手

斩断伸向孩子的诈骗之手

2025年04月26日 18:38:03 来源:人民日报 访问量:540 作者:陆凡冰

近期,山东菏泽一名9岁男孩玩网游“蛋仔派对”时,因轻信游戏好友能赠送游戏皮肤被骗5万多元。

冒充游戏客服骗取钱财,假扮明星发福利诱导转账,伪装警察恐吓逼迫……这些骗局利用未成年人对游戏的喜爱、对偶像的崇拜、对社会现实认识的不足,精心设计陷阱,让缺乏判断力的孩子坠入圈套。对任何针对未成年人的诈骗行为,公安部门都要坚决打击,从源头上斩断伸向孩子的黑暗之手。

未成年人被骗,原因很多。孩子们心智尚未成熟,对金钱也没有清晰概念,很容易因诈骗话术而恐慌。有的未成年人在犯错时不敢第一时间告诉父母,家长对数字设备的监管缺位,平台对内容的审查存在漏洞,这些都在无形中为诈骗分子打开方便之门。

未成年人被骗,不仅会遭受财产损失,还容易自责、恐惧。这种精神内耗会带来社交障碍,影响健康成长。保护好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需要多方合力,筑牢反诈防线。

家长是第一道防线。父母长辈要保管好支付密码,谨慎使用“免密支付”功能;要加强对孩子使用网络情况的监督,了解他们的网络行为,并帮助他们提高防范意识。监管之外,亲子间还应建立信任关系、相互理解体谅,给孩子适当的容错空间,形成包容温馨的家庭氛围。这样,孩子一旦遇到诈骗就敢于第一时间向父母求助,不会因担心被责骂而选择隐瞒,留下止损、报警的时间窗口,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社会各方的应对措施也要跟上。学校应开设防诈课程,邀请公安部门定期举办“反诈宣传进校园”活动,告知孩子们有哪些新型诈骗套路,教会他们如何识别、防范,倘若遭遇诈骗该如何应对。同时,网络管理部门要强制平台落实未成年人防沉迷与交易验证责任。

游戏、社交等线上平台要建设和完善青少年模式,对免费领取游戏道具等涉诈内容严格审查;可开发智能风险识别系统,基于大数据实时分析交易行为,智能拦截异常操作;优化举报响应机制,设置“未成年人遭受诈骗”优先处理通道,全力保障未成年人权益。

数字时代,守护未成年人成长面临新课题。期待各方共同发力,让那些伸向孩子们的黑暗之手无处遁形,助未成年人在数字世界中自由翱翔。

编辑:xrh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忻州市河曲中学 特此声明。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山西省河曲县长城大街西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