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乡土文学 > 为大美河曲点个赞

为大美河曲点个赞

2021年02月04日 13:43:22 访问量:365

为大美河曲点个赞 

河曲视窗网讯:(作者:文竹)这个世界上,有没有让你呆上一辈子都不会觉得腻的地方,我也是猛然间深有感触。有一个地方,它不是梦,就实实在在存在那儿,它不是诗,它向你敞着简洁明亮的微笑,但是它却如梦如诗,让你一旦闯入她的怀抱,便陶醉,无法自拔,深深地爱上了她,一辈子都不腻。那就是我深爱的家乡——河曲。

家乡的河,从龙口气贯如虹,汹涌而下,一路走来,渐变为平缓之势,尤其到了娘娘滩,慑于天威尊贵,更是从缓如流,等到了县城,便犹如君子行事,虽春风得意,却开阔壮观,涛声如乐,温文尔雅,难见咆哮怒吼。旭日初升,大河明净,粼波闪闪,上映状元塔神威,下迎渡口古韵,把隩曦楼为象征的河曲人文气息折射到了“鸡鸣三省”的灵石之上,融入了浩浩荡荡的黄河水,滋润着沿河的沟沟川川,村村镇镇,让黄河儿女汲取的不仅是黄河文明,更是更是西口故地独有的灵气与精神文化底蕴。晚霞欲燃,斜辉脉脉,河面寂静,垂钓的人啊成为大河的点缀,与如黛的远山相映成诗成画成歌。雪飘时,整个河曲白茫茫的一片,真正的北国风光,晨练的人们会远远邂逅成群的白天鹅自在地在流凌的黄河水面嬉戏。家乡黄河最美的时候要数七月十五河灯节,3650盏吉祥之灯在惊艳绽放的礼花中顺水漂流,那星星之火般的亮色与透明,让沉寂的黄河豁然开朗,灯随水走,水随天走,无限壮观,无限美好!家乡的河从入境到出境,佛音梵静,禅声绵延,道不尽圣地荫护,说不完菩提慈悲,这不仅是一种色彩,更是一种庄严,黄河流经河曲,托举起了绚烂璀璨的黄河文明与神奇!

家乡的曲,自是天成,贵在传承,功成政府。民歌二人台唱了一代又一代,风雨飘摇,终未凋零,如今更是华丽转身,盛名远扬。把老一辈二人台艺术家比如春蚕比如蜡炬绝不过分,难解的痴迷与不舍的锲约幻化为一种传承不息的魂魄,他们就是民歌的化身,穿梭在西口长廊,隐藏在田间茅屋,流淌在沟岔梁峁,弥漫在街头晴空。在他们的感染下,新的苗子更是如雨后春笋崭头露角,那肤嫩苗条的光鲜劲儿自是不用说,单是那颤巍巍的一声“哥哥你走西口……”便不得不让人折服,留连难返,声声原汁原味,句句黄土风俗,置身于这里,就是置身于民歌的海洋,小戏大戏巡回于村巷不间断,小曲大曲更是如路边的野花肆意怒放,春秋不歇。最有味道的便是河曲二人台曲牌,三五个或七八个演者,既可栖身于街头一隅,也可登大雅舞台,其神韵音律行云流水,经典美艳,如华灯初上轻舞的仙子,瞬间让你沉迷,瞬间将二人台的品味提升到更高层次的美妙华贵!倘徉在回荡不绝的歌声里,谁还不浑身洋溢着自然悠久的淳朴风情,谁还不烂醉在这块被二人台浸润的沃土上,久久回味!

家乡的味,该是初恋的味道,酸中有甜,甜中带酸。河曲是海红故里,君不见,初春之际,看那漫山遍野的海红花白得灿烂,白得纯净,它是塬上的佳人,在四月里点亮了黄土地,尽显风流,海红寿长,寓为八百年长寿果,稍年长一点的海红树生长特别旺盛,盛夏的海红树,浓荫蔽日,异常结实,如一把巨伞挺拔在房前屋后,待到秋后,便果实累累,鲜艳个头不输樱桃,尤其是初霜后的海红果,香浓诱惑,让人一咬为快,其甜中略涩略酸的感觉丝毫不逊于初恋。秋有鲜海红,冬有酒醉海红,春有海红果脯,果丹皮,干果瓣,夏有爽到爆的海红果汁,海红蜜,海红四季盈实了河曲人的口福,365天咀嚼着酸酸甜甜的河曲儿女,在春种秋实的轮回中享受着海红带给的幸福。炊烟袅袅升起,锅里白米开花,微酸沁入心扉,清香自是怡人,这便是河曲独有的老糜米酸粥,闻着这独特的味道,二人台山曲儿便不由脱口而出。五谷之中,糜米最是红得亮丽光泽,半山之腰,一畦畦的糜子弯着沉甸甸的穗在秋风乍起时愉快作响,豪迈之气顿觉通透全身,等一袋袋的糜子搬回粮仓时,庄户人便是说不出的欢欣与踏实,对于河曲人来说,酸粥并不酸,细细品味,酸中自有粮食精华的甜蜜,天天一顿酸粥,酸捞饭便是养生,可心降血糖,降血脂,生津止渴,消食健胃,维持体内酸碱平衡……,你不信它的神秘神奇可以,但你不得不相信一个叫做“舌尖上的信仰”的事实:在外的河曲人,最想念的就是妈妈做的那一碗老糜米酸粥,常年旅外的河曲人好多人在异乡的家里灶台上都摆有那么个米亮汤白的小罐,来填补乡愁!

家乡的香,是酒好不怕巷子深的香,上有楼子营香山白酒,是多少年老作坊的传承,满载着历史与文化的香醇,下有唐家会隩州黄酒,坛坛浓郁,与国家农科院高调接轨,中间有麻黄沟生态园鹿鸣之地,灵酒鹿茸,片片滋补,受人青眯,此外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茁壮成长的一品农夫海红果汁、辛公府无添加醋、榆立洼粒粒金小米、半山区种植营销已成气候的无毒马铃薯、富硒作物等等都耀眼着闪亮地走出去。河曲物产丰富,脍炙人口的特产数不胜数,是令人羡慕的“美食之都”,“天山”赵家沟的高山寒羊味嫩汁鲜,唐家会的鲜蒜苔辣中劲味,蚰蜒峁的小瓜子香甜味正,开河肥鱼肉质细腻,营养非常,贡品杏瓣俏销远近……,河曲碓臼焉二月二灯盏盏古会,那些民俗浓厚技艺精湛的灯盏盏、河曲民间美轮美奂的剪纸艺术也在周边享誉盛名,河曲的电商正在崛起,以农芯乐、乐村淘为首的电商之家,正在把这些美味,美品连同美丽的河曲一起推出家乡,推向世界!

家乡的景,是一幅迷人的画卷,在隩滨公园隩曦楼之下,有一块奥妙无穷的石刻河曲景观效果图,粗看似一幅错综复杂的藏宝图,细细观摩,却让人禁不住热泪盈眶,这确实是家乡的宝藏,这该凝结了政府及创意、设计、制作人多少的爱与心血!黄河从龙口一泻而下入境,映入眼帘的便是天险弥佛之洞,水声万丈,崖高石冷,曲径通幽,让人不寒而栗,陡生敬畏,曾经有二人台传承人贾德义老师设想,将龙口母亲河之上巨石凿开通道,石刻中华上下五千年伟大母亲雕像,形成一道气势宏大的黄河景观。黄河蜿蜒而下,水面上惊现不沉之岛“娘娘滩”,岛上民风朴实,生态自然,茅舍丛林,田园旖旎,最是那皇室传奇,让人在品故事中游岛,凭添一份沧桑,一份沉重。我县图书馆馆长刘喜才呕心沥血创作的《娘娘滩传奇》已改编为电视文学剧本。与娘娘滩遥遥相望的便是香山寺,古寺青灯,依山临水,清雅幽深。再往下是边城要塞—罗圈堡烽火台及沿涂的古长城,这座经历过战火硝烟的古堡,在岁月的洗礼中,荒凉落寞,每一寸土地,每一个残壁,每一堵边墙都让你立时穿越,寻找记忆……,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它将作为长城影视基地荣耀出镜。进入县城,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支真正的笔,一支笔尖插入苍穹而大写的笔,以生命的微笑跟天钟相撞,在空旷的原野中空灵着威严与冷峻的气息。这支笔站立在文化气息浓厚、苍松翠柏、山水成趣的白朴公园里,成为黄河岸边一道特殊的人文景观。沿着无限宽阔无限延伸的滨河大道而来,便到了河曲人民的“精神圣地”—— 隩滨公园,这里不仅建筑高雅气势,设计别出心裁,布置精心别致,草植生机点缀,倚河临水,画风柔美,而且充满了人文的气息、现代的气息、自由的气息和独有的民风,让人同时感受到了都市的休闲和小城的情调。沿着滨河路跟着黄河走,一边是四季的田园美景,一边是滔滔不绝的天上之水,一边是作物的香,一边是扑面而来的湿漉漉,在这条生态大道上,所有的烦恼,所有的忧愁都释然,留下的只是静静的享受、畅快的呼吸这自由新鲜的空气。这是大爱的政府为河曲人民建的一条通向精神圣地的幸福康庄大道!从康庄大道上热情奔跑,很快就到了西口古渡,渡口清雅悬浮,像被黄河托了起来,那里悠扬婉转的二人台民歌四季不断,成为渡口一道靓丽的风景,是西口故地历史缩影的一个侧面写照。尤其是在烟雨蒙蒙的季节,烟柳含翠,水洗过的渡口娇媚百生,似唱着二人台的女子婀娜起舞。离开渡口,又一景撞入眼中——“鸡鸣三省”之地,站在大河之上,放眼望去,三省之界恍收眼底,单是看“鸡鸣三省”这几个字,谁不想放开嗓子吼一吼,这儿有大浪淘过后的细砂,细到酥软,是河曲人的“响沙湾”,大概是孩子们最爱的地方了,每到周末,便成了壮观的“黄河滩乐园”,吸引了无数的大人孩子赤脚游玩。游览完南元村令人大开眼界颇有特色的植物生态园区,黄河环绕的地方便是万顷良田,如一条锦绣的丝带缠绕着村庄,直到看见了祥云笼罩的海潮禅寺。海潮禅寺依山而建,临河听潮,远远望去,香火缭绕,悲咒如幻,进入佛门,经阁肃穆,青石小台阶已被信徒的脚印磨光……。至此黄河拐出境外,继续奔流,不舍的我们仰起头来看到的是满眼翠绿,那是翠峰山生态丛林,是的,我们不该停住脚步,而应雄心奇念再起,攀登到最高的地方,看河曲的“青藏高原”,来感受一览众山小的畅快淋漓,看林海苍翠,如果是冬日,那该是“林海雪原”。来这里,请您带上写生夹,带上相机,住在淳朴厚道的老乡家,吃热呵呵的炖羊肉,你一定会有看不完的惊喜,跟翠峰合不完的影,描不尽的沟沟壑壑,诉不完的美!

不得不说,家乡河曲是个地灵人杰的好地方,霸气的河曲一中年年都会飞出金凤凰,神州大地处处都有河曲娇子为祖国奉献的身影,一届届的政府放眼未来,大刀阔斧,修路建桥,文旅并重,带动勤劳、善良、勇敢、智慧的河曲人民把家乡打造成一个开放、活力、文明、进取的城市!情到深处自然流,竖起拇指,我为大美河曲点个赞!

编辑:张国光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忻州市河曲中学 特此声明。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山西省河曲县长城大街西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