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辅导站 > 一个内心乐观而强大的孩子,究竟该如何养成?

一个内心乐观而强大的孩子,究竟该如何养成?

2025年03月13日 17:42:43 来源:新校长传媒 访问量:364 作者:郑腾飞

1.乐观和强大是当下最稀缺的品质

       人类学家项飙说过一句话,“学校和教育系统不是在供给知识,而是好像在吸收一个什么东西。我想这个就是生命力。学生来学校提供生命力的消耗,去生产分数、生产成绩。”

       当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内心是很沉重的。学校只是社会的一个投影,我相信大家都能感受到,我们的孩子年龄越大,眼中的光芒就越暗淡,生命力就越渺茫。

       另一方面,今天的人工智能已走向通用人工智能。当它可能就要拥有智慧的时候,我们是没办法从历史中去找到依据、从经验中得到解决方法的。面对种种不确定性,教育该怎么办?

《反脆弱》一书里,作者提到,“要想在不断变化的世界里立于不败之地,每个人、每个组织都要拥抱变化,把自己变成一个反脆弱的系统,像生命而不是像机器那样去生存。”


马斯克有一句名言:“我宁愿乐观但是错误,也不想成为一个悲观但是正确的人。”对此,我深为赞同。在当下,乐观和强大成为最稀缺的品质。我把“乐观”和“强大”拆成了四个字——

,是孩子要相信自己,相信世界会变好;

,是孩子要有力量,要能选择;

,是孩子需要更多地心怀他人和未来;

,是孩子需要有观照,有“间隔”。项飙说,现在生命力的缺失,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意识和行动之间没有间隔,我们总是在无意识地行动。只有当我们把间隔再次创造出来的时候,才能让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叙事,才能把生命力再抓取回来。

进一步,这四个字又可分为“乐”与“强”,“大”与“观”。前面两个字我认为是向内的,即对内我们每个人需要怎样的变化;后面两个字是向外的,代表我们对这个世界,需要跳出自己,拥有元认知地去了解自己。这就是面对当下这个时代的行动模型。

2.向内的“乐”与“强滋养内在动力

  • 滋养内在动力的三要素

心理学有一个很有用的“SDT理论”,即自我决定理论。它认为,人类是活跃的有机体,具有成长、克服挑战的内在动力。

什么样的滋养环境才能让孩子有内在动力呢?SDT理论提到三点。


图片


一是自主权让孩子感受到内在力量的最好方法,就是给他们的控制感提供支持。询问他们都想拥有和把握住什么,尽可能多地给个人提供选择自由。当他们没有掌控自己生活的经验时,很容易就丧失内在的动力,反正所有都是安排好的。

胜任感胜任力不止是把事做好的能力,还是一种我们认为自己能把事情处理好的感觉。成长性思维理论提出,胜任感不仅是成功的经验,还要有成功的信念,就是我觉得能把事干好;即使现在没干好,未来也能干好。

归属感学生要知道他在这个世界上是有连接的。他不仅仅是孤零零的一个人,而是有朋友、家人和关怀他的人。其中,学生与老师的紧密关系十分重要。师生间的关系越紧密,越有可能让学生传承并内化教师的价值观和追求。

只有这三点都满足的时候,孩子们的内在动力才会源源不断地支撑他成为一个内在幸福的人。

  • 创设符合SDT原则的校园课程

上学期,学校心理室的周老师开发了一套能够给学生力量的心理学课程。首先倾听孩子们的心理需求,明白他们想要做什么样的事情,给予他们一定的自主性。老师不强制学生参与,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设置的心理活动任务也很简单,只要做了,就一定有成功的体验。所有活动要么团队参与,要么给予直接的归属感。

活动包括团体心理辅导,10月进行“枕头大战”,11月有“躺平大赛”,12月有“发呆活动”。看这三个主题就知道,这一定是学生们非常喜欢的活动。

例如,在“枕头大战”中,所有老师、孩子全都参与其中 ,不需要什么明确的教学目标,大家能尽情释放自己的压力就好。有个八年级的同学告诉我,他在枕头大战里,发现枕头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既能让他拥有舒适的睡眠,也能给他带来快乐。这个活动充分体现了自主性、归属感、胜任感,让孩子们非常开心。

心理室还有一个主题活动叫“从心出发,拥抱幸福”。我们请孩子们给心理室命名,让他们有选择权,去决定心理室的名字。我们还发起呐喊挑战,只要孩子进入封闭的教室里大声喊,把所有的压抑都释放出来,让教室里所有的小人都蹦起来,他就成功了。

我们又设置解忧密信,让孩子们把心里没法与老师、同学、父母说出的困惑与心事,都写进信里放到心理室去。信上不用写他的名字,只要给他一个密码。然后我们再去找一拨人,回答这些不知道谁写的信。最后写信的人可以拿着密码去拿回自己的信。

我们还有扎染工坊,孩子们随时可以到扎染室,体验只要扎染,没有失败的感受。

最受欢迎的活动当属“让我抱抱你”,那一天,校长、中层、老师都会穿上粉色的T恤出现在心理室、食堂等地方,见人就抱。无论是孩子还是老师,只要愿意被拥抱的人就会去抱他。我发现很有趣的现象,小学生们都很热情地来拥抱,初中生则是看到有人要抱他,立马逃跑。如果被抱的孩子感觉很好,还会把朋友拉回来,也要让我们抱一抱。

在这些活动中,每一个人都得到了心理力量的滋养。

比如一个参与解忧密信活动回信的8年级孩子,他说:“自从我当了回信使者,我的生活都变得更加有趣,让我感觉自己不是一个普通人,而是能帮到别人,拯救伤心人的开心果,是独一无二的。请你们把自己的烦恼都放进信箱,让我这个开心果把你们的烦恼逐一消除。”

当孩子能说出这样的话时,我们充分感受到他的自主权、胜任感、选择权和归属感,全都得到了满足。所以,我们只要按照这样的原则去设计校园课程与活动,就可以很好地去帮助孩子内在生发他的“乐”与“强”。

3.向外的“大”与“观”:放大价值感和意义感

  • 让孩子形成“我对他人有用”的意识

在向外的“大”与“观”的角度,我非常推崇的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曾说,人只有在能够感觉自己有价值的时候才可以获得勇气,而只有感受到“我能够对他人做出贡献”,才能真正体会到自己的价值。今天的孩子们,尤其是年纪大的孩子,总是很迷茫。因为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缺乏“我对他人有用”这样一个意识。
我们小时候,学校、教室的卫生是学生负责的,这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对学校是有用的,可以让校园环境更整洁。但现在很多学校都有后勤部门,孩子们在这一部分的体验感越来越低。更别提孩子在自己家里,他有没有对这个家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体验呢?父母有没有告诉他,你很重要,你让我的生命开始有了光?如果孩子没有这些对他人有用的经验,又如何去拥有力量呢?
对于“观”这一点,项飙在文章里提到,“生命力不等于行动力,对生命力很重要的是意识和行动之间的间隔”。这个间隔就是给孩子一个空隙,让他去思考为什么学习?为什么在上这堂语文课、数学课?为什么要上补课班……当他有意识和行动之间的间隙,才会思考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擅长什么,他的生命力才可以慢慢地长出来。
所以,对于自我的觉察,对于意义的思考,对于他人的关心,才是向外能让孩子有动力的重要支撑点。
  • 创设看得更远、想得更深的活动

上学期我们启动一个新项目,叫做共读《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一书。这是一个图书馆的阅读项目。开学之初,我就发起共读活动,家长们可以参与线上打卡,孩子们参与线下共读俱乐部,每周有三、四十个孩子在图书馆共读这本书。没有参加俱乐部的孩子也可以在图书馆参与线下打卡游戏。

这个共读过程里,经常会出现很多有意义的问题。比如,“只消费不生产的人和生产大于消费的人,哪一个更了不起、更值得尊敬?”,“为生产和创造而付出劳动,才让人活得像个人”,“如果我要为这个世界生产了不起的东西,那会是什么呢?”这些都是书里面让我感到特别有意义,必须要跟孩子讨论的话题。


图片

除此以外,书里还有关于善良、英雄主义、错误、世界等方面的观点。

比如,书中提出善良其实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如果你只是没有分辨力的,没有勇气的善良,当你该发声的时候你没有发声,这不叫善良。当你看见这件事情是错的,却没有勇气站出来说它是错的,这也不叫善良。

书中提到英雄主义,拿破仑是英雄吗?拿破仑有光辉伟大的战争功勋,但他有推动世界进步吗?

书中关于“人可以从错误中学到什么”,有一句非常好的回答,它说,“我们每个人都有决定自己言行的力量,所以都会犯错误。也正因为有决定言行的力量,我们能够从错误中走出来。”

书中对于世界,非常强调的观点就是,每一个人都不是世界的中心,只是世界中普通但重要的一份子。我觉得现在的孩子就非常缺失这样的世界观,他们只知道所有资源都围着他转,却不知自己也需要为这个世界做贡献。

所有孩子在读了这本书后,会去思考别人为什么做出那样的行为,包括霸凌他人的人,是不是也有他的困境?

还有就是自己想要活出怎样的人生?也许现在他们没有答案,但是已经开始对自己的现状有了非常重要的观照和思考。

读完这本书,孩子们的内心真的强大了吗?我采访了一些孩子,小一点的孩子们说,还是不知道内心强大是什么,但明白了为什么妈妈说世界不围着自己转;六年级的孩子说内心强大的表现是沉稳,遇到事情可以判断处理,以前可能只从一个方面去看待别人,现在会多想一想,也许这个人还有很多不同的方面。

图片

所以,“乐”来自于孩子的归属感、自主性和胜任感,“强”可以给孩子强大的感觉,“大”是要跟孩子继续探讨他的人生目标、他者贡献,“观”是孩子们能够观照世界,同时思考自己。无论世界变得如何混乱与残酷,我们也能决定以怎样的姿态好好活着。

未来的世界并不容易,让孩子强大和乐观之前,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努力强大和乐观,再用我们的强大和乐观去推动这个世界的未来。
编辑:xrh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忻州市河曲中学 特此声明。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山西省河曲县长城大街西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