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作品 > 梁艳阳:青年教师应如何树立教师尊严与威信

梁艳阳:青年教师应如何树立教师尊严与威信

2021年01月25日 19:54:44 访问量:671 作者:梁艳阳

青年教师应如何树立教师尊严与威信

         ——从荀子为师之道谈起

梁艳阳

梁艳阳,女, 毕业于太原师范学院,毕业后曾经任教于河北衡水第一中学邯郸分校,现担任河曲县中学高三年级语文教师。从教两年多以来致力于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与技能,思考青年教师如何更快成长为适应时代的合格教育工作者。

备课时我偶然查阅到荀子《致士》一文,他在此文中提到“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诵说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故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荀子认为,为师者,除了广泛学习、博闻强记外还应具备四种条件,这不禁引发了我对青年教师成长之路的思考,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就师者的尊严与威信问题阐述我的思考,还望各位前辈、同仁垂阅指教。

“尊严而惮,可以为师;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荀子将为师的尊严与威信摆在了为师四大条件之首,这与韩愈所崇尚的尊师重道思想不谋而合。生而为人,自是有尊严地活着,无论何种职业都因有尊严地创造价值而被热爱,师者更是因为有着对学生言传身教的影响力而需要特别地树立起长者的尊严与风范,不然,师者就不再能起到对学生正面的引导与影响作用。可我们将古时师者具备的绝对威严与备受推崇沿置当下,已明显不合时宜。民主、个性、多元的声音一直唱响在这个时代,90后的我们,身上也一直有着这样的标签。因此,作为一个青年教师创新性地思考我们该树立怎样的师者尊严与风范,以及如何树立的问题显得尤为必要。这也是我从教以来一直思考的问题即把握好与学生“近”与“远”的关系问题。

所谓“远”就是师者的尊严与威信在一定范围内应该得到完全确立。首先,青年教师唯有具备过硬的专业学科素养以及自有一套教学方法、管理方法,让学生能够信其师,听其言。对于学生来讲,一堂在老师引导下收获满满的课堂是他信其师的第一步。这些话是现任河北衡水第一中学邯郸分校的副校长、原衡水一中数学高级教师王玉瑛老师在新教师培训开班会上讲给包括我在内的“新兵们”听的,我至今感谢那里对于一个新教师落实教学常规与苦练基本功的严格要求,无规矩不成方圆,无常规便无进步。青年教师务必让自己成为一个优良的课堂组织者、引导者与学科知识传授者,同时必须建立自己的课堂与教学常规,同样严格要求自己的学生苦练基本功,这样的师者威信是必须要建立的。其次,课堂以外符合师德标准的言行举止才是师者尊严最终得以确立的保障。无师德,再好的教学工作都会成为零。除此之外,“远”还意味着我们必须牢记我们是学生成长路上的领路人,与孩子保持一定距离的我们要学会高屋建瓴地发现他们成长路上所遇到的问题并且能够独具匠心地帮助解决。做到这三点的教师,一定是学生心目中值得敬重的求学、成长之路上的引领者。

所谓“近”就是师者不能拘泥于传统师长的古板印象与老套作风。在高中新课改与新教材推广的浪潮中,那些能够涌现出来的优秀老师都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陈规旧制,树立起了一种新时代的师者风范。新式课堂绝不体现“两个凡是”般的师者尊严与威信,即凡是老师讲的都对,凡是老师的指导都遵循。有着“中国高中教育50强”和“清华大学生源中学”称号的河北石家庄精英中学在李金池校长基于素质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根据校情借鉴各地高中名校经验,不断探索、实践而创造出了全国第三大课堂范式即闻名全国教育界的高效6+1课堂。这样的课堂以“议”、“展”环节为抓手充分体现了启发式、合作式的教学理念以及师生互动共建课堂知识的教学思路。很难想象,在这样一堂充满学生思辨与讨论的课堂中能够树立起传统师长具备的那种尊严与威信。因此,青年教师在课堂中是要时而打入学生内部,与学生平等思辨对话,实现教学相长,不断探索适应新高考的课堂模式。

新时代树立新式教师尊严与威信的方法除了从关注探索课堂模式与教学方法中来,还应从打造新时代富有魅力的教师人格中来。老师不是一个僵硬冰冷的知识搬运工,从业第三个年头来,我不止一次听到来自青年教师的抱怨“我感觉我自己已经沦落为一个高考考点与必备知识的搬运工。”的确,在升学的高压下,一线高中教师们不厌其烦地重复着“单调的歌曲”,学生不堪重负地听着,师生关系一度陷入相看两厌的境地。这其中自有课堂模式与教学方式的缘由,但我以为更重要的是出于教师自身人格形象的问题。

有幸听过一次江苏省历史特级教师李凤遐老师的讲座,她在讲座中谈及一个优秀的老师一定是有着独具魅力的人格,而这种人格就来自于与学生“近”的“关系艺术”。被学生亲切称为“凤妈”的她一直私下里与学生保持良师益友的关系,她从不对问题学生投以特殊目光,而是深入学生内心,体会新时代下成长起来的学生内心有着怎样的处世方式与思想观念,如此她才能用特殊方式化解学生心灵难题。李凤遐老师独具魅力的人格形象还来自于无论学生与她的年龄差有多大,她都能够主动去了解学生的喜好,以一颗永远年轻包容的心态去关注、尝试新鲜事物,她总能够和学生留有不少共同话题,学生也乐于与这位亦师亦友、幽默开明的长者交谈。被评为江苏省师德模范的她便是在这种与学生“近”的关系艺术中更好地树立了自己为同仁所钦佩的尊严与威信。

“尊严而惮,可以为师;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荀子的话向我们提出了树立师者尊严与威信的重要性问题,实际的教学工作与新时代的教学要求又迫切地向青年教师提出了该树立怎样的新型师者尊严与威信的问题。

 

编辑:张国光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忻州市河曲中学 特此声明。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山西省河曲县长城大街西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