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河曲历史 > 集黄河自然奇景与黄河人文奇景于一体的古城

集黄河自然奇景与黄河人文奇景于一体的古城

2023年07月11日 16:22:55 访问量:259

      

       山西的每一座历史文化名城,都如同一本沉重浩瀚的古书,没有一定基础的文史知识,很难解读其中的韵味。河曲,则是例外。九曲黄河从天降,万众风情留此处,人文景观、民谣风情、历史名人,都得源于这九曲十八弯黄河水的滋养。这是一座让人一见就懂、一见生情的古城。

  河曲,汉为西河郡宣武县地,五代北汉置雄勇镇,宋知火山郡,金贞元年间(1153年)置河曲县。大定二十二年升为火山州,后更名澳州。明洪武二年仍置河曲县,沿用至今。河曲是一座集黄河自然奇景与黄河人文奇景于一体的千年文化名城。

  沿西线黄河从北到南,奇景迭出。弥托洞与石经禅院位于县城东北25公里处的黄河绝壁上。上下层层下跌,彼此间栈道、独木桥相连。峭壁底处是汹涌澎湃的黄河水,咆哮万端;高处是释迦牟尼、地藏菩萨、四大天王、八洞神仙,案作佛龛云端,祥和宁静。

  娘娘滩,位于县城东北7.5公里的黄河中流。岛上绿树参天。硕果满枝,居住这三十多户黄河人家。相传汉文帝和其母薄太后被吕后诬贬于此,故作“娘娘滩“。与此遥相呼应的,还有上游不远处的另一小岛太子滩。曾建庙其上,以祀黄河。明正统年间被毁。近年来太子滩上出土的北魏瓦当,上书“万岁富贵”。(太原道注:有关娘娘滩参见本站山西名胜栏目)

  河曲县城,象众多紧傍黄河的县城一样,民风淳厚,建筑古朴,每日,黄河涛声伴随小城人家酣然入梦。县城标志性的建筑,是位于城东大墩梁的状元塔。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塔,原本为佛教圣物,从明代以后,塔的功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原来埋葬佛骨(舍利),变成了点缀风景、平衡地运、昌盛文物的建筑物。太原的双塔如此,河曲状元塔也如此。状元塔高31米,形似状元郎的如椽巨笔。高耸入云。日出黄河状元塔长长的倒影,穿越黄河,可以直达黄河对面的内蒙古的大口村。巧的是村口有一块巨石,恰似一个大砚台。所以每当日升时,山西状元郎的椽笔巨影,就想饱蘸了蒙古巨砚中的精气,开始书写黄河的又一页精彩篇章。状元塔如此惟妙惟肖,性神兼备,昌盛的河曲文风,翻开旧志,科考应试,河曲人屡屡中榜。除此之外,九曲黄河还养育了又一代才华横溢的民间艺人。

  状元塔,传说是为了平衡地运的。清初河曲很穷,民谣说:“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捡苦菜。”为了翻身,县吏乡绅请来了堪舆家。相传这位先生走遍了河曲大街小巷,走不出要害所在。走到日落黄昏时,踏上了大河堤坝。突然见发现对面一条黑龙,虎视眈眈,正在吸吮河曲的精气。对岸的内蒙古大口村,位于一条形似黑龙的长沟沟口。地貌古怪,阴气习习,状如黑龙血盆大口。

  又如此异兽酣卧睡侧,河曲城焉能聚金生财?县吏乡绅决定在城头建塔镇妖。31米高的状元塔,不久就直插云天。椽笔倒影,又如一体条缚住黑龙的长索,越过黄河,镇在怪兽的头上,镇住妖气。说来也巧,河曲城在乾隆年建立了状元塔后。翌年笔一年兴旺,竟成了南来北往的晋商必经的水陆码头。驼帮满载着中亚、新疆、内蒙古的毛皮由此赴中原;马帮,满载着南方的精绸茶叶,由此赴西北。小小的河曲县城,经常是客商云集货栈爆满。南来北往的商人见多识广,吃了郑州豫香楼的黄河大鲤鱼,但他们万万没想到,在河曲这个小地方,竟有天下黄河任何一处望其项背的鲤鱼美食极品――黄河石花鲤鱼。这种珍品鲤鱼,独产在河曲西南方向的天桥峡中。上下里许,激流缓水,鱼种各不相同,历来是皇家贡品。石花鲤鱼赤眼金鳞,脊梁上有一条红线,肉雪白个大体重,食之味美,素负盛名。每年解冻开河时方可捕到,所以叫“开河鱼”。数量级少,成为鲤鱼中的极品。那些吃过郑州、济南鲤鱼宴的巨商,品尝到石花鲤鱼后,无不感叹:黄河美食出河曲。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

  手拉着哥哥的手,送哥送到大门口。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有话儿留;

  走路要走大路口,人马多来解忧愁。

  ……

  一曲《走西口》,唱出黄河儿女的辛酸;一曲《走西口》,倾倒了天下铮铮铁汉;一曲《走西口》,使天下人都知道,黄河拐弯处,有一座叫河曲的古城。河曲的民歌艺术,可以说在山西独领风骚。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就是“二人台”,一丑一旦,亦歌亦舞,精悍活泼,深受山西、陕西、内蒙等地群众的喜爱。“二人台”的剧目中有一百多出。其中最著名的有《走西口》、《探病》、《挂红灯》、《打金钱》、《栽果树》、《掏碳》等等。这些名曲,有多以歌颂黄河儿女爱情生活为主,有浓郁的的方特色和黄河风情。“山城庙会流水板整日不息,城镇戏场二人台至晚尤唱。”古时河曲城好戏连台的繁荣局面,至今让后人津津乐道。(太原道注:有关《走西口》及二人台,参见本站山西名歌栏目)

  河曲戏剧艺术的兴盛和繁荣,历史上有以为代表人物,那就是元代大戏剧家白朴。白朴,子仁甫、太素,号兰谷先生,生于1226年,卒于1312年,澳州(山西河曲)人。为元曲四大家之一。它的作品大多以表现男女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为主,如《祝英台死嫁梁山伯》、《苏小小月夜钱塘梦》、《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等等。其中的不少佳作,至今仍是戏剧舞台上常演不衰的保留剧目。(太原道注:有关白朴参见本站山西名人栏目)

  漫步河曲县城,我很想找到一些有关大戏剧家白朴的文化遗迹。尽管历史上有非常明确的记载,但到如今却踪影皆无。正当我满怀惆怅之际,广播里突然又想起了婉转明快的二人台。此时,我终于悟到:河曲人早把白朴先生的文化精髓,溶到那令人百听不厌的民谣小曲中,他们真正从精神上继承和广大了先生的思想。由此我想到了时下的一种怪现象:山西个别县,为利用名人效应,招引游客,不息捕风捉影,攀拉早已作古的历史名人为乡贤,造祠建堂,树碑立传,而未曾传其精神。从这一点上来讲,朴实的河曲人要比他们高尚的多,高明的多。一曲多情的二人台,立刻是人们联想起了,历史上第一位创作“梁祝”的大戏剧家白朴。一脉相承,一水相同,河曲的文化艺术,如同黄河一样,荡气回肠,长流不息。


编辑:杨振明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忻州市河曲中学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