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河曲人物 > 弯弯的山路—— 我的老师尤荣寿

弯弯的山路—— 我的老师尤荣寿

2023年08月28日 08:25:11 访问量:347 作者:燕治国

燕治国:弯弯的山路—— 我的老师尤荣寿

IMG_256

IMG_257


  张岫霓老师告知,在河曲执教多年的尤荣寿老师于2023812日病逝于太原,闻听噩耗,不胜哀痛。老师年届耄耋,已属高寿,然往事历历在目,怀念之情萦绕于心,难以忘却。他是我六十多年前的语文老师,人品高洁,精诚教育,挚爱文学,精于书法。在河曲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回五寨筑路建桥,功盖晋西北。我1991年去五寨看望老师,写过一篇文章,收入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报告文学集《人生进行曲》。不忍老师悄然离世,谨捡拾旧作,敬祭于先师灵前。

  深切感谢几十年来为家乡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几代老师。他们把青春献给边远山乡,把知识给予万千少年。他们送农家孩子走出荒山野岭,融入外面的世界,自己却依然行走在弯弯的山路上,随日月隐入于山水之间。

  老师是吐丝的春蚕,是燃烧的蜡炬。老师是学生眼里的大树,是永远抹不去的珍贵记忆。

  怀念老师,无论何年何月。

  弯 弯 的 山 路—— 我的老师尤荣寿

  燕治国

  假如你到过山西,游览了晋祠,游览了云冈石窟,你还登上五台山麓,还瞻仰了太行雄姿晋南风采,那么就可以说,你对这个神奇的省份有了一点朦胧的印象了。

  你再往晋西北黄土高原走去。你会看到万千沟壑,看到缓缓流淌的黄河水。那里有漫山遍野的枯树花草,有雄浑斑驳的长城和烽火台

  还有弯弯的山路,像细线一般缠绕着苍莽的远山。倘若你沿了小路走,每一道山弯都会告诉你一个故事。那里面包含了山里人的辛酸和苦累,包含了读书人的执着和痴迷。

  或许只有看了听了,你才可以挺起胸脯来说:哦,我到过山西!

  上篇:老师的故事

  三十多年前,一位年轻小伙子背着一卷简单的行李,汗流满面地走在弯弯的山路上。

  他叫尤荣寿,刚以优异的成绩从五寨师范毕业离校。

  五寨是晋西北的大地方。那里地势相对平坦一些,文化相对发达一些。隐约还能听到火车的鸣叫声,还能看见几辆绿色的大卡车。

  尤荣寿生长在五寨县城里。他在这里度过了艰难的童年,在这里读完了初师中师。那时候五寨县没有中学,却有一座令山西青年瞩目的师范学校。那里是晋西北文化的发源地。如果没有五寨师范,也许就没有晋西北后来的繁华和富裕。

  尤荣寿性格沉稳持重,似乎少了几分年轻人的张狂和骄矜。又由于自小生长在妈妈姐姐和外祖母身边,他的性格里渗进去几分女性的细致和文静。后来长大一些,他又受到两位舅舅的影响,沉静中糅合了顽强和坚忍。四舅李庶民当时是省文化局局长,曾经带着他看了一场戏。舅舅说,荣寿,你看台上的演员演得多好,那功夫是靠血汗练出来的。舅舅还说,那边挨着你看戏的,是作家马烽。他的一部部作品,都是用心血写出来的。你是咱晋西北的读书人,日后可得干出点名堂来。

  尤荣寿心底升起腾腾的火焰。他毅然选择了晋西北最偏远的河曲县。那里不通汽车,那里紧靠着内蒙古和陕北。那里出产贫困和山曲儿,那里是一片文化的处女地。

  十九岁的尤荣寿,一步一步往大山深处走去。他终于走到黄河岸边,他信心百倍地登上了河曲县城关小学的讲台。

  他第一次面对着几十双圆溜溜的眼睛讲课。山里娃穿的破烂,脸蛋上还粘着黄泥和鼻涕,但眼睛却是明亮和真诚的。他们渴望知道山外面的世界,他们不想再蹚父老乡亲走过的泥淖了。

  尤荣寿理解孩子们的心情。他愿意用自己的心血培植这些孩子成才。

  年轻的尤老师,很快便博得了同事的赞许和学生的信任。也许是由于年轻,他有使不完的精力。他代毕业班的语文课,又是毕业班的班主任,他把一点一滴知识灌输到学生脑子里。他希望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来。

  他把作文选为突破点。他说所有知识中,语文是最基本的知识。语文学好了,就会增强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就会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每一篇作文,他都要当着学生的面逐字逐句推敲修改。

  他还把学生领到黄河岸边,边墙烽堠,那里有明媚的春光,那里有学不完的知识。

  一年之后,尤老师的作文教学获得了极大成功。他的学生里出现了名噪城关的小记者、小写家。

  县教育局组织全县小学语文教师来听他的课,结果陕西内蒙古的老师也来了。教室里放不下,老师们顶着太阳坐在院子里。

  他组织了一场精彩的观摩课,简单的讲述之后,他让他的学生唱主角。山里孩子把脸洗得干干净净,放开喉咙朗诵郭沫若的诗和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警句。三个省区的老师当场出题,四十位小学生到时都写完了。老师们看得眼眶发热,他们说,这都是尤荣寿的心血呀。

  不久以后,尤荣寿被调到一所刚刚筹办起来的中学。

  他又踏上了弯弯的山路。那所中学离县城六十里地,偏僻,且穷。教育局长对他说,荣寿,你要觉得那里艰苦,就不要去了。我们调你到县中去,条件总要好些。

  尤荣寿摇摇头,默默地接过调令,背起他的铺盖卷,去了。

  第二年,他带的班成为全县升学率最高的班级。他也成为全县闻名的优秀教师。

  那时候他或许应该向组织提出一些要求来,比如他家里十分困难,母亲身体不好,他得找一个交通方便些的地方,也好回去尽尽孝心。还比如他新婚的妻子就要从五寨师范毕业了,由于学习成绩优秀,又有一副甜美的嗓子,学校准备把她送到太原进修后,留校任教。结婚时他只给人家买过一件毛衣,如今总该在生活上关心关心,总该到五寨车站去送一送吧?

  尤荣寿没有提出这样的要求。倒是在妻子张岫霓毕业后,他把人家揪拽到河曲深山老沟里来了。河曲人捡了大便宜。他们有了一位优秀的男教师,又捡来一位优秀的女教师。

  小夫妻在大山深处安了家。

  那一年,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出于对文学的挚爱,给孩子起名叫尤雁冰。张岫霓初为人母,心里的喜悦自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她期望孩子将来能为晋西北父老乡亲争光争气,能像四舅那样,出息成一个杰出的文化人。

  张岫霓在五寨城里休满产假之后,还想多住几天。因为去河曲山路弯曲险峻,她害怕孩子万一在路上出了差错。她也担心自己会断了奶水。

  正好那时候学校要开学了。走还是不走?张岫霓可怜巴巴地望着丈夫,丈夫不说话,只管在地下转圈子。

  张岫霓一咬牙,说,荣寿,我知道你的心思。我也想着我的学生哩,咱们走!

  那是一个极为灰暗的日子。大雪封山,步步艰险。夫妻俩搀着扶着,怀里抱着他们的命根子。没有公路,没有一辆汽车。为了山里几百名学生,他俩只得跌跌撞撞往河曲走去。走着走着,妻子摔倒了。孩子受了惊吓,哇哇直哭。张蚰霓委屈地说,荣寿,都是为了你,让我和娃娃受这种罪!

  尤荣寿心疼地扶起妻子,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能说什么呢?

  好在终于盼来一辆卡车,好心的司机把他们捎到河曲巡镇。从巡镇到他们学校,只有几十里路了。

  那时已是下午,雪正飘飘扬扬地下着。夫妇俩匆匆吃过饭,张岫霓给孩子喂奶,尤荣寿跑到附近村里雇了一辆小平车。他们都想准时赶回学校去。学生们等着老师。老师是不能无故迟到的。此外,学校还有他们的一个小窝。那是一间存放柴炭的破房子,后来腾出来让他们住。那时正是三年困难时期。尤荣寿舍命似的扑在教学工作中,睡不好,吃不好,年纪轻轻患了十二指肠溃疡,疼起来满头冷汗。张蚰霓急得直哭,可是没有一点办法。

  现在好了。这次回到学校,张岫霓想自己做饭。哪怕熬野菜糊糊,丈夫也能热热地喝上几口。

  一家人坐在平车上,沿了山路往前走。张岫霓亲亲孩子,悄声说,小冰冰,快快长,长大了,爸爸妈妈也就省心了,河曲也就有了好路了。

  天气很冷,夫妻俩把孩子捂得严严实实。随了平车的颠簸,他们想起学生们那一张张笑脸。

  不幸就在那时候降临到这对夫妇身上。车走出十几里,张岫霓想让孩子透透气。当她掀起头盖时,孩子脸已成了紫色。她大声呼唤,孩子一动不动地看着她。

  那眼神,尤荣寿夫妇一辈子也忘不了!

  一切都晚了!他们急急忙忙返回附近的村子。村医揉啊压啊,孩子却再也回不到人世间来了!

  张岫霓绝望地喊了一声冰冰,立时昏厥在地。尤荣寿木桩一般戳在雪地里,心在淌血!

  他们准时归校了。

  多少年之后,几位知情的河曲老师说,为了咱们这么个穷县,那两口子把心都掏出来了!孩子不在了,两个人还在那个学校工作了一年多。他们给予学生的是血和汗,眼泪都强吞到自己肚里去了!

  1963年,尤荣寿被调回县教育局视导室。他把失子的悲痛压在心底,背起一个小黄挎包,下乡去了。

  他跑遍了河曲县的所有学校。在山庄窝铺,他和乡村老师交流教学经验,并尽量解决他们的种种困难。他发现了两位很有特长的老师,便积极向县局推荐,两位老师很快调回城里。

  他又一次向党组织递交申请。但因为说不清道不明的家庭出身问题,申请照例被退回来了。他不埋怨,也不灰心。他要用自己一颗赤诚的心换取组织对自己的信任。

  三年之后,教育局被卷进文化大革命的狂潮中。尤荣寿不理解,不表态,他依然背着黄挎包下乡。

  再往后,不让下乡了,他住进·七干校。他默默地扶起犁杖,拿起粪勺,但心里却为河曲县几千名学生着急,也为挨斗的老师们捏着一把汗。他期望老师们能挺过来,也期望学生们能坐回教室去。

  从干校出来,他请求让他回到学校去。他想用自己一颗善良敦厚的心,去温暖几近失学的孩子们。

  于是,他和妻子又一次抱着刚刚出生的二女儿,赶往离县城几十里的单寨中学去了。他对学生说,国家需要人才,咱们县更需要你们。父母培养你们不容易,千万不要荒废了学业。

  然而文化革命还在继续。学校全然乱了套数,老师成了最卑贱的批斗靶子。五寨的亲人呼唤他。妻子也希望能回老家去。最好的年华已经留在河曲了,张岫霓流着眼泪说,荣寿,咱们尽心尽力了,面对河曲父老,咱们问心无愧。

  失去冰冰之后,张岫霓曾经回五寨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来不放心丈夫的身体,又回到河曲。

  他不能再要求妻子做出牺牲了。他也想念生他养他的故乡。尽管五寨城里房无一间地无一垅,但那里有他的亲人。在河曲奔波了十六年,他累了,他该回到家乡了。

  1974年底,尤荣寿一家回到五寨县。

  离开河曲时,尤荣寿心里像堵了一块石头。他望着熟悉的山川河流,望着熟悉的弯弯山路,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

  中篇:局长的故事

  回到家乡十一年之后,尤荣寿怀里揣着县人大常委会的委任状,心事重重地走进五寨县交通局的大门。

  家乡待他不薄。当年回来时,混乱还在继续,但县里还是准备妥善安排他的工作。领导征求意见时,尤荣寿毫不迟疑地说,希望回到教育部门去。

  他在县教育局又干了五年。如果不是后来县政府硬把他调回办公室,或许他会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教育事业。

  他不知道,正是因为他的执着和认真,因为他工作起来那股子不要命的劲头,县里领导看中了他。

  在离开教育局之前,尤荣寿经过二十多年的等待,终于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尤荣寿很激动,但又有几分说不出来的怅惘。在他担任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之后,这种奇怪的感觉总是时时袭上心头。

  198610月,县里有关领导找他谈话,请他出任县交通局局长。领导说,那里困难多,欠债多,工作量大。但只要好好干,那个局还是有希望的。

  尤荣寿别无选择,只能走马上任。

  两个小时之后,上级交通部门来人。待问清局长姓名后,指着尤荣寿的鼻子就训,而在此之前,五寨交通局基本无人问津。省里下来检查组,地区巧妙地支到别的县去了。五寨公路不能看,谁看了谁发火。五寨工作不能问,一问就问出几十万元欠债来,谁也无法解决.

  尤局长挨训的原因是,县境内一处风景区公路坏了一大段,车辆无法开过去。

  新局长赶忙认错,立即召集人马商量措施。第二天,他派出四个人从两头封锁坏路,同时调集全局有关人员突击抢修。

  一个月之后,路修好了,那位领导又来了。他认真查看了所有路段,皱着眉头说,这还差不多嘛!你五寨交通局老是拖全区的后腿,就不感到脸红吗?

  尤局长的脸,果然唰地红了。

  这以后,地区交通局高贵生局长亲临五寨,想看看新上任的尤荣寿是什么模样。这个县的交通状况使他伤透了脑筋,他想看看尤荣寿到底靠得住靠不住。

  尤荣寿把过去的责任一兜子都揽到自己名下,他说,过去的就过去了,请高局长今后支持我们的工作。

  高局长是个爽快人,他毫不含糊地告诉尤荣寿:门儿都没有!除非你们把过去三四年的民工建勤费全部收回来!

  尤荣寿严肃地点点头,说,我保证收回来。我相信县委县政府会大力支持我们。

  县委县政府关于追收建勤费的文件很快下达到各乡镇。随着文件,尤局长也领着他的人马走进了乡镇政府大院。

  他先碰了第一颗钉子。

  乡长不认账。他说:我们从来就没收过建勤费,农民不给,我们没办法。要收你们自己收去,我不管。

  他也许不知道尤局长是教师出身。或者他不知道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精细认真的人。

  尤局长已经悄悄摸过底,知道这个乡收过几千元的建勤费。

  他对乡长说:你工作忙,也许没看过县里的文件,我让我们的人给你念一念。

  于是就念。县里文件口气很硬,念的乡长脸上红一阵白一阵。

  尤局长说:咱们是同事,都是党的干部,咱们的目的是一样的。按文件精神,收不回建勤费是乡里的责任,收回钱养护不好公路是我的责任。你告诉我乡里到底收过没有?收过多少?我回去向县里领导也好有个交代。

  乡长不说话了。他知道老尤是从县政府大院出来的。如果乡里把那笔钱私自花了,日后他吃不了得兜着走。

  尤局长和乡长握握手,客气地说,我知道你们也有困难,我明天再来。

  后来钱全部缴回,尤局长向县委县政府汇报时,把那位乡长夸奖了一通。

  然后他碰了第二颗钉子。

  他到另一个镇跑了二十趟,不是扑空,就是没人管。一直跑到腊月二十七,总算找到镇长。镇长说,老尤,我知道你的辛苦了。你要再跑,我们脸面也搁不住了。过了年,我尽量给你收,行不行?

  正月初六,尤局长又到了镇上。镇长根本没行动。一直要到四月份,镇长才真正感到不好意思,好好歹歹把建勤费交到了交通局。

  紧接着他碰了第三颗钉子。

  另一个乡的乡长听见他来了,赶快就躲。通讯员给他们倒了几杯水,说一声我去找乡长,拔腿也走了。

  然后就一小时一小时地等。水凉了。没人管饭。只有大树上一群麻雀,叽叽喳喳地陪着他们。

  尤局长不能发火。他不能跟乡里闹僵了。回到家里,肚子憋胀,他噢噢地出几口长气,第二天再去。

  通讯员很客气,告诉他们乡长回家了。于是尤局长领着人跑了十几公里找到乡长家。乡长女人说,他根本就没回来。再往乡里返。再到乡长家里去。乡长女人心肠软,不好意思地说,那灰人在后院打扑克哩,我给你们叫去。

  还有第四颗钉子。

  还有第五颗……

  还有的乡,特意请一些领导喝酒,酒酣耳热之际,领导豪爽地说,把你们的建勤费全免了,告诉老尤,就说是我定的。

  老尤不答应,依然一趟一趟往乡里跑。

  陷于困境的交通局,总算动起来了。局里除补发长久拖欠的各养路队的工资外,还多少能为五寨老百姓办点实事。

  高局长不食前言,听说五寨交通局收回历年所欠建勤费,高兴地对局里有关人员说,往后注意这个尤荣寿。咱们出一把力,把这个拖腿县拉起来!

  ……

  1991年,尤荣寿连任县交通局长。他用七分钟时间向县人大常委会作完述职报告,换来一片掌声。在座的人都知道,本县的条条烂路是怎样变成平坦大道的,他们都清楚交通局所有人马为此流了多少血汗。

 
 下篇:结尾的故事

  

IMG_258

老师遗墨

  ……当初尤荣寿老师站在河曲城关小学讲台上讲课时,我就坐在他的眼前。那时候我脸上也糊着黄泥,也拖着长长的鼻涕。

  正是由于尤老师的引导,我喜欢上了文学,在经历了三年灾祸和十年浩劫之后,我有幸调入省城,成了一位文学编辑。后来我写过一篇散文,提到老师的作文教学。结果只顾说自己,把老师的功绩埋没了。

  我写道:

  那一天我们班教室挤满了人,一位老师拿来本《红旗飘飘》,让我朗诵其中的一篇文章。这我不怕。我自幼嗓门高,喊起来能把房震塌。我自幼看惯了母亲的眼泪,每到情动处,总有止不住的泪蛋蛋。那篇文章又写得好,读着读着便声泪俱下,老师们连声说读得好,这娃动了感情了。接着便考我解词造句写文章。考罢又让我提问题,我问老师们,甚是个两步并作三步走?老师们一时蒙住了,都说这娃了不得,还知道这么个冷僻词,日后说不定就成才呀。后来才知道那句话应该是三步并作两步走。老师们一准儿是没听清楚……

  1991年春节前夕,我踏着纷纷扬扬的大雪来到五寨县看望阔别多年的尤荣寿老师。

  老师依然那么沉稳持重,依然那么细致文静。只是额头上有了皱纹,白发也悄然冒出来。多少年没见,他很高兴,也很疲劳。他记不住自己孩子们的出生年月,他也记不住三十多年来的风风雨雨。他离文学似乎远了,一说话就是修路搭桥,就是路路路。

  他感谢各级领导对交通局工作的支持。他还感谢两位副手,感谢全局的同志们。

  他依然那么善良,那么纯净。

  我还见到了张岫霓老师。岁月已然洗去了她当年的风采。她不说为丈夫做出过多少牺牲,她对自己一大家子人感到满意、舒心。

  老师设家宴款待我。我走进他们用土坯搭盖的小院里。走遍全省,我没见过如此寒酸的局长宅第——而据说交通部门简直是当下最抢手的肥差,据说五寨县交通局拥有上百万元的投资经费。

  我不在家里接待任何包工队。尤老师说。下班后我就关紧大门。谁要送礼来,我就把他们轰出去。我是老师出身,我崇尚两袖清风。

  尤老师的话令我心头悸动,感慨万分。他也许永远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公务人员,但他永远是我的老师。

  祈愿晋西北弯弯的山路上,走出来更多的尤荣寿老师!

  1991年春于太原家中

 

编辑:yzm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忻州市河曲中学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