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乡土文学 > 河曲王瑞琴散文‖忆父母

河曲王瑞琴散文‖忆父母

2023年06月12日 15:30:15 访问量:99

河曲王瑞琴散文‖忆父母

王瑞琴

 

作者絮语父亲是山,母亲是海,父母的恩情比山高比海深。这几年母亲父亲相继离我们而去,到了那遥远的天国,留下了我们兄妹五人深深的回念和空寂的心。我将以前写得这两篇小文合并原文发表,为思念父母在天之灵,来表达我们兄妹的思念之情。

 

 

 妈妈的绣花鞋垫

 

IMG_261

 

     每当我穿鞋的时候,就会看到妈妈给我缝的花鞋垫,我那闲不住的老妈妈在空闲时间就缝鞋垫,花样自己用铅笔画好,然后自己配彩色线,我们五兄妹以及妈妈的孙子,外甥脚底下都有妈妈送的“赠品”一一鞋垫。

 

  妈妈今年82了,眼不花,耳不聋,尤其是用线穿那小针眼儿,年轻人穿针也较困难,可妈妈很熟练的就认过去了,每天坐在窗前,缝着自己的拿手作品一一绣花鞋垫。

 

  妈妈知书答礼,一生勤劳,为人和善,我们五兄妹常劝妈妈,人老了,就不要做营生了,妈妈却说:一来坐不住,手头有点营生不觉天长,二来自个缝的鞋垫比买的耐实,垫上自己做的我放心。

 

  是啊,妈妈的一针一线都系着对儿孙们的牵挂,一心为后代着想,我们做儿女的哪有不求上进的理由呢?常记得我小时候,妈妈给我们五兄妹粘上一大摞鞋底,鞋帮,我们兄妹5个半大娃子,特别费鞋,每个人每年至少得穿两双,加起来总共得做上10双,全是妈妈抽时间完成的。

IMG_262

  那时候手工做鞋程序既复杂又费劲,先打衬子,将破布条用浆糊一条一条一层一层粘在一块木板上,太阳晒干后,根据脚的大小画样剪下鞋帮和鞋底,鞋底则要摞上好几层,也叫“千层底”然后用搓好的麻绳子一针一线的纳出来,坚固结实,然后将底子和帮子尚在一起,然后用木头做成椭圆形鞋状样的模形撑入做好的新鞋里(其作用是穿上不卡的脚疼)第二天就能穿了。

 

  大集体的时候,农村妇女们扛起了“半边天”我们村农忙时不识闲,千方百计多打粮,农闲时平田整地,削圪峁,修梯田,我家孩子多,劳力少,白天舍不得误工,家务活大多在夜晚完成,妈妈顾不得一天的劳累,每天晚上在煤油灯旁,不是给我们缝补衣服,就是给做鞋,一年四季,妈妈常常是做针线活做到深夜。

 

  记得有一年快过年了,妈妈象往常一样将我们全部安排入睡后,又开始了她的针线活,边做边自言自语道:甚时候能把你们拉扯大呀,为了让我们五兄妹过年全部穿上新鞋,妈妈不分昼夜的赶工,小油灯下,我看着妈妈左手拿着鞋底子,右手戴个铁顶针,钢针带着细麻绳绳吃力地穿过那厚厚的鞋底,再用牙咬着钢针拔出,右手拉着麻绳子缠在手背上再用力向下扯,一针一用力,手背上拉的全是道道的血印子,针脚在鞋底上排列的整整齐齐,横竖有序,哧溜.哧溜随着不紧不慢的节奏我进入了梦想,不知不觉我在鸡叫声中醒来,外面已微微发亮,油灯上小小的火苗将灯盏里煤油几乎熬尽了,再看妈妈和衣躺着睡的正香,已经纳好一双鞋底摞在身边,另一只缝至一半的鞋底还在手中握着......

 

  

     每当我穿上妈亲手缝制的新衣服和新鞋时,总有一种满足感和自豪感。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已为人之母,渐渐懂得了妈妈的艰辛,企盼和不易。

 

  如今妈妈八十多岁了,身体健康硬朗,儿孙满堂,儿女们都挺孝顺,享受着清静自在的天伦之乐生活,但还是忘不了关心儿孙们的日常生活,帮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儿孙们共有十几人,每个孩子的生日.穿多大码的鞋垫,妈妈都记得清清楚楚,每当我拿起妈妈给我新鞋垫,就好似看到了妈妈忙碌的身影,每当我穿着垫有妈妈的绣花鞋垫踏实地走在路上时就由不得哼上几句: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投在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

(2018.12)

 

IMG_263

 

作者简介:

在河曲曲峪五门楼村,只要提起王瑞琴,无人不夸,无人不赞她是孝亲敬老的好媳妇,好婆婆。

王瑞琴今年56岁,是五门楼村一位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一个平凡的农家媳妇,一个平凡的新闻爱好者,她不但在家里孝敬公婆,相夫教子,同时还是一名志愿者,做公益已10年了,而且邻里关系处的十分融洽,在她身上既有传统女性的勤劳,善良、慈爱、孝敬的美德,又有着现代女性拼博、乐于奉献的精神。结婚35年来,从未和公婆红过脸、吵过架。公公前几年去世了,婆婆体弱多病,她隔三岔五的去给买药,每天给送饭、洗漱、收拾屋子。儿媳结婚16年了,更没和媳妇闹过别扭。公婆逢人就夸王瑞琴是个孝亲敬老的好媳妇,儿媳妇更夸她是个知书达理的好婆婆。一家人生活的其乐融融,左邻右舍啧啧称赞、羡慕不已。

温馨的家庭是和谐社会的源泉,王瑞琴所传递的是尊老、爱老、敬老、助老的良好风气和正能量,从平凡中不平凡之处看到了相亲相爱的一家,尊老爱老、互助互爱。30多年来,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孝道,印证了她的孝心,展现了一个农村妇女淳朴真诚的坦荡情怀,诠释着一个农村婆婆,媳妇的博爱、仁慈、善良的美丽形象。

 

编辑:张冬梅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忻州市河曲中学 特此声明。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山西省河曲县长城大街西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