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富华
提起家教,成长中的诸多事情一齐涌来;说到家风,心下却一片茫然,不知该从何说起。父母都是生于四十年代的老教师,只知务实,教育孩子从来不会说甚么大话名言。
父亲一生把“勤俭实在”做到了极致,在我的脑海中他是从来不肯停歇的。每到周末,从做早饭开始,饭后扫院子到街道,劈柴,采买粮食……直至做好午饭,上午的忙碌方告一段落,下午再干院内地里的农活。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盖了九间新屋,房子和院有一米多高的落差,当时做了五六个台阶呢,上上下下很不方便。父亲硬是用小推车从附近的山坡上拉土,把院子垫的和房地基的高度一样。(这样大的工程耗时有两三年吧?我也记不太准,只记得台阶一级一级被土掩埋直至消失。当时太小,现在想来父亲称得上是我身边的“愚公”了!)地平了,父亲在院子里种上了各种蔬菜,还栽了苹果、杏儿、李子、葡萄等树,更别说地的周围转圈撒了好多花籽。每到夏天,院里鲜花烂漫,蔬菜争相上桌,树上果实累累,煞是诱人。我总是在放学后流连其中,油绿脆嫩的黄瓜,沙甜可口的西红柿吃的瓜滚肚圆。最得意的是还能摘几朵指甲花晕染粉红的指甲!而父亲总是起得很早先在地里忙碌一番,才开始做早饭,还不耽误我们去上学。(后来每想起那院子,就不由得心驰神往,恍惚间,仿佛又看到父亲那劳作的身影。)
家里兄妹四人,我是唯一的女孩,父亲不免对我多些宠爱。或许是整天跟哥哥们在一起的缘故吧,我的性格没有女孩子的文雅,花钱大手大脚,身边总是不剩一文。父亲偷偷塞给我零花钱的时候,总会告诫我“好汉不花近手钱”,以免用钱时尴尬;教我做家务,反复要求“洗碗动作慢些,不要叮当乱响,水花四溅”;“不能抛米撒面,要知柴米油盐贵”。那时还嫌父亲唠叨的烦,如今为人妻母的我,却总是用那“唠叨”经营自己的小家,对那唠叨,倍感怀念。
上班了,和父亲同在一个学校。他是校委会成员,每周总有一天负责检查校内的常规工作。每查到我上课的班,总会细细检查。偶遇自习课我踱步到教室门口,就赶紧提醒:“上课,老师不能在教室门口徘徊,应时刻关注学生。”我若辩说自习课,就更要加强教育:“那也不行,快回教室中间去!”弄得我只要到了父亲值日那天,必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回家不免和母亲抱怨几句,“父亲检查就知道盯着我!”可如今我的工作做的扎实认真,深得领导老师们信任,焉能不是父亲当日“细查”之功?
慈父严母是我家的教育模式。从小母亲的要求就分外严格,承诺她的事必揪住不放,要你必须做到。小时候的自己,顽劣不堪。虽是女孩,但掏雀儿、上树、摘酸枣、偷果子……一样不落都是好手。满脑子别出心裁的玩法,答应母亲的正事常常会忘。小到稍话儿带信送东西,大到随口承诺的扫地、择菜、收拾杂物等,我总是转身就忘,抓住一切离开母亲视线的机会疯玩。肚子不饿不回,天不黑更是舍不得回家,到家门口才急编谎言搪塞。每每等着我的总是母亲阴沉的脸和不客气的责罚。轻则动口,我便面红耳赤,心如撞鹿;重责动手,挥舞着笤帚把子,边打边骂:“叫你捣鬼!叫你不老实!哪有闺女这么迟回家的?!”我总以号啕大哭收场。这还不算,过后多日,还时时提起,耳提面命加以“复习巩固”让你不敢好了伤疤忘了疼。这样的事儿多了,便也渐渐长了记性:答应母亲的事坚决不能忘!多年以后,每次看到母亲,还总会心头一凛,细思一遍,有没有又把母亲交代的事给忘了?
成年以后,我竟也对“说了不算,满嘴跑火车”的那种人厌烦起来,见了唯恐避之不及,打个照面即掉头离开。也渐渐养成承诺必践的习惯,因言而有信,身边的朋友愈来愈多,那友情都能跨越时空,历久弥新。
如今我做老师,每每教育学生必须“诚实守信”的时候,耳畔总会响起母亲那责罚的声音。也总是对学生们说,做人“诚信”二字比学多少知识都重要!比拥有多少钱都金贵!看着孩子们虽天真活泼,淘气顽劣但个个诚实可爱的样子,我仿佛看见了当年的自己。每每工作中稍有懈怠的时候,也必会想起母亲阴沉的脸,“承诺之事,尽力担当”。就打起精神,再不敢掉以轻心。
如今我也是母亲,女儿已顺利的考入大学。娘俩唠嗑,她总会提及小时候我什么都对她宽容有加,唯有“撒谎失信”丝毫不让。好几次她出去玩,总是出门前约好回家的时间,并且规定迟回来多久就在门外站多久。她也因为超了时间,在门外站过多次,有时还是数九寒天。她说:“妈妈,我念了这么多年书,老师和同学们都喜欢我,就是因为我信守诺言,而且我身边的朋友都是以诚相待的。我现在一点也不能容忍别人的言而无信,感觉很讨厌!以后我有了孩子一定先就教育他要有一诺千金的品质。妈妈,我很感谢你!拥有你这样的妈妈,我很幸运!”女儿的话让我心头一震,眼前又浮现出母亲阴沉着脸,挥舞着笤帚把子责打我的一幕。我又是何其有幸啊!
父母一生从未对我说过什么至理名言,但言传身教,令我刻骨铭心。古人云:“父母之爱之,必为之计深远”。我想:“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即是父母想让我做到的,也是他们为我想的计之深远罢。年逾不惑的我,也愿这成为我的家训,代代相传。
后记:小时顽劣,对父母之教,只知抱怨。成年后,却诚惶诚恐,步步谨慎努力,唯恐做人做事,跑了靶子,走了样子,丢了父母的脸。谨以此文,表达我从未说过的谢意,感谢“唠叨”,感谢笤帚把子,感谢生我养我的爹娘!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