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辅导站 > 核心素养与心理健康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与心理健康核心素养

2023年05月14日 10:18:19 访问量:5212

核心素养与心理健康核心素养

“健康生活”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提及的六大核心素养之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提高每个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其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从这一点上看,“健康生活”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目标。从内容上看,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发展学生的认知和思维能力,培养健康的情绪、高尚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学会克服生活中的困难、解决学习上的问题、培养关心他人的习惯、提升创造力。相比核心素养中提到的审美情趣、理性思维、健全人格、自我管理、乐学善学等基本要点,我们可以看出,心理健康教育与核心素养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都强调人格健全、认知能力和人际和谐。从心理健康教育基本内涵来看,心理健康教育既是一个基本的教育理念,又是一项具体的教育活动。从教育理念的层面来看,心理健康教育与核心素养、全面发展教育一样是一个大的概念,它们均须贯彻到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工作中去。从教育活动层面上讲,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具体的教育活动,有其特定的内容、方法和途径,是学校实施核心素养培育的一种方式。因此,心理健康应该是核心素养的应有之义,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心理健康教育又是核心素养培育的一条重要路径,核心素养的全面推进必将引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要避免学科化,其学科性质、目标以及在中小学中的地位有别于其他学科。但如前所述,心理健康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落实核心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思考什么是心理健康素养及其特征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2012年修订的《纲要》是我们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行动指南。但是,《纲要》的编制主要是基于素质教育的理念和认识,未对心理健康核心素养的内涵进行界定,从而影响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核心素养培育的具体落实。核心素养这个概念的提出,将素质教育推向了核心素养培养的新阶段。因此,认识心理健康核心素养,阐述心理健康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特征,是推动和深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和主要内容是什么?这是我们凝练心理健康核心素养内涵的落脚点和出发点。按照《纲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具体目标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对全体学生而言,使他们学会学习和生活,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二是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而言,要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及时给予必要的危机干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其重点是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

从《纲要》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和内容的阐述来看,它充分汲取了我国关于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素质的研究成果,而且其内容和目标的很多方面与国外学者对心理健康素养的论述是类似或相同的。例如,心理健康知识、认识心理异常现象的技能、心理保健常识以及强调自助等方面都是类似的。当然,《纲要》对求助行为的态度和寻求心理健康信息的技能这两个方面关注不够。西方学者对心理健康素养的讨论则更多集中在知识、态度和信念方面,缺乏对于个体内在的基本特质和品质的阐述。但是,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相关的知识以及形成相应的态度和信念,而是要逐步形成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心理能力和心理品质。西方学者对心理健康素养的认识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实际可操作性,有助于其在实践中的有效推进,但失于对心理健康教育最终目标的阐释,而我国学者对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素质的研究恰恰在这方面具有优势。此外,“素养”是经过后天努力、通过环境和教育的影响而形成的特质,是相关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和情感的集合体,因此,心理健康核心素养不能停留在知识、技能、态度和信念层面。综合上述讨论,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我们将心理健康核心素养界定为:个体经过后天努力和环境及教育的影响而获得的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信念,并由此逐步形成的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性的关键心理能力和心理品质。这些心理能力和心理品质将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状态和对精神障碍的正确认识、处理或预防。

有学者在分析核心素养与个体特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强调素养是知识、技能、能力在相关工作领域与个体特质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个体学习经验的整合,并通过一定的方式表现出来。在这一过程中,个体的特质属于最基础层面,个体特质通过学习过程中与已经习得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等认知成分的相互作用,形成一种整合的素养。参照李艺等人提出的学科核心素养三层架构图,我们将心理健康核心素养分为四个层面:一是个体特质,这是心理健康核心素养最基础的层面;二是知识和技能,指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主要包括掌握心理健康知识,了解心理调节的方法和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寻求专业帮助的知识,寻求心理健康信息的技能等内容;三是态度和信念,涉及对待心理问题、专业帮助的态度和信念以及心理健康意识等;四是心理能力和心理品质,指在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通过体验、认识及内化等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心理能力和心理品质,是心理健康知识、技能、态度和信念的统整和融合,主要包括认知品质、个性品质和适应能力等。

编辑:zdm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忻州市河曲中学 特此声明。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山西省河曲县长城大街西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