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辅导站 > “问题学生”之争叩问教育本质

“问题学生”之争叩问教育本质

2024年12月25日 09:32:48 访问量:95

不久前举行的第三届青少年心理安全论坛上,关于“问题学生”的话题引发热议。其实,教育史和教育理论都未曾有“问题学生”的概念及相关研究,然而现实中“问题学生”却似乎很常见。这种反差引人深思教育之本质。您对此有何观察、思考?不妨撰写成文与同行交流。

————————————————

不久前举行的第三届青少年心理安全论坛上,关于“问题学生”的话题引发热议。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王旭明认为,在理论层面“问题学生”这一概念本不存在,也不应存在。无论中外教育史还是中外教育理论论述中,都未曾有过“问题学生”的概念及相关研究。

然而在教育实践中,“问题学生”却成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原校长李镇西曾开展一项关于问题学生及其教育的问卷调查,该调查覆盖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涉及学生、家长、教师及心理学和医学专业人士,共收到有效样本37956份。其中32566人认同“问题学生”这一说法,占比85.8%。仅有5390人不认同“问题学生”的称呼,占比14.2%。

从理论角度讲,教育应当以人为本,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和发展潜力。给学生贴上“问题学生”标签的行为过于简单粗暴,忽略了学生行为背后的复杂成因。实际上,没有天生的“问题学生”,只有暂时遇到问题需要帮助的孩子。

从现实层面看,如此高比例人群认同这一说法,反映出当前教育面临的困境:在班级授课制的教育模式下,若部分学生的行为表现反复偏离教育者预设的轨道,教育者往往视其为“问题学生”。

其实,“问题学生”身上所谓的“问题”可能是学习困难、行为失范,也可能是情绪管理不佳。形成“问题”的原因不仅仅是学生个人,还与单一的教育评价标准和不科学的家庭教育有关。

比如,教育评价单一导致教育教学手段存在局限性,学校依靠成绩求生存,一些教育管理部门也以成绩考核学校和教师。这种氛围使得“问题学生”的闪光点难以持续。又如,有体育运动特长但成绩平平的学生在运动会结束后又被批评所包围。再比如,在家庭中父母往往看重孩子的考试分数,一旦分数不达标便严厉斥责,对孩子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思维品质较少关注。教育家斯宾塞曾说,“身为父母,千万不要太看重孩子的考试分数,应该注重孩子思维能力、学习方法的培养,尽量留住孩子最宝贵的兴趣与好奇心。绝不能用考试分数去判断一个孩子的优劣,更不能让孩子有以此为荣辱的意识”。这种朴素的教育理念在当代家庭教育中却得不到重视。

按照唯分数、唯升学等不科学的评价标准,一些学生被认定为“问题学生”。殊不知,学校和家庭不能正确对待“问题学生”才是“问题学生”产生的主要原因。王旭明认为,“问题学生”的产生与师德、学校管理、学校对学生思想教育不足、公共危机事件处理不当等紧密相关。

可见,要帮助“问题学生”先要解决“问题教育”,教育者不能因为实践遇到困难就默认“问题学生”存在的合理性,而应当致力于改变教育的视角和方法,加强对学生心理和行为的研究,深入探寻问题产生的根源。家长也应明白孩子的成长是多维度的,分数并非唯一标准,积极配合学校,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此外,整个社会应当为教育提供更多支持,例如专业心理咨询机构与学校合作,共同帮助有特殊需求的孩子。

值得庆幸的是,我国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以扭转这种局面,比如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建立多元评价体系。这些政策旨在鼓励学校和教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涵盖品德、艺术素养、体育健康等多个方面。无论教师还是家庭,都应该顺应政策导向,明白分数并非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

“问题学生”概念之争实则是对教育本质的叩问,为人师者应回归育人初心,不给学生贴标签,用爱和智慧为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

(作者单位系湖南省石门县三圣乡樱桃小学)

《中国教师报》2024年12月25日第3版

作者:刘 斌


编辑:mzr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忻州市河曲中学 特此声明。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山西省河曲县长城大街西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