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活动 > 经典课文里的写作密码

经典课文里的写作密码

2023年07月28日 10:31:34 访问量:130

读写结合微写作

——经典课文里的写作密码


新课标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题,以学习任务群的方式,组织和呈现课程内容。其中,基础性学习任务群仅有“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一个目标,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则包括“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三个维度的任务。拓展型学习任务包括“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其中,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和跨学科学习是为阅读与写作夯实基础的。其他任务都直接或者简介的导向阅读与写作这一核心。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也是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方法。阅读与写作密不可分,就像“学”和“思”不可分割,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如鸿之双翼、车之双轮,互为依存。


那么,如何做好基于阅读促写作呢?


 一,聚焦核心素养,强调读写结合。


阅读是吸纳和积累,是语文学习的生命之源。写作是输出和创造,是在阅读基础上的发展提高。可以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升华。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七单元学习任务中的写作训练提示。关注四季之景,分析季节独有特点,通过观察展开联想和回忆,进行散文写作。这结合了散文阅读的学习重点,将情感鉴赏提升到情感表达的高度,对应“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强调语文的读写关联性。在教学时间中,笔者尝试节选《我与地坛》第三部分选文作为写作辅助资料,设计写作练习题。如本单元散文《故都的秋》有深秋之韵,《荷塘月色》有何月之美,《我与地坛》更有光阴流转、四季之思。时下正值五彩斑斓的秋季,请观察周围的景物、人物,展开联想和回忆,用散文的笔调写一段文字。


二、找到契合点,基于阅读成就写作。


经典课文中有写作密码,把写作方法带入经典文本中去分析,读写贯通。若能找到契合点,利用阅读教写作,不仅能引导学生专注阅读,而且变生活为写作素材。化繁为易,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


1.还原,变生活为素材。


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写作训练“热爱生活,热爱写作”为例,教者不仅要引导学生积累该单元四篇美文的词句,更要引导学生去探究作者如何从生活中积累素材。


《济南的冬天》一文写北中国的冬天,可写的很多,但作者不从“寒”处着笔,而是抓住济南冬天的“暖”和“晴”以及“秀”来写,写出冬天的济南独具特点,令人着迷,这是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流露。事实上,要写好一个季节,可以从更多的角度入手,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寻一寻家乡最美的季节。通过仔细找寻,发现生活中很多可以用来写作的素材。

这时,还可以将学生的思绪引向家乡的春夏秋冬四季,以独特的视角,还原生活的场景,用体验激活快乐写作。


2.融合,以教材做素材。


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


若能将阅读与写作巧妙融合,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且变教材为写作素材。


(1)古诗文改写。


例如,扩写《石壕吏》,将“藏问于答”写出来;

改写《木兰诗》,着重表现女子的细腻与聪慧;将《天净沙·秋思》写成一篇短小的散文;

描绘诗歌画面,“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画意中蕴涵哲思;“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冬景里暗示生机。


(2)仿写。


学习了《安赛腰鼓》后,笔者设计了以下写作任务:疫情初期,武汉火神山医院,从设计到交付使用,只用了10天,体现了“中国速度”。请模仿课文第六段写法,描述当时建筑工地的火热场面。


生:惊雷一样,是轰鸣的发动机;繁星一样,是通宵达旦的灯光;蛟龙一样,是挥舞的机械臂;春笋一样,是拔地而起的方舱……


三、聚焦经典课文,探寻写作密码。


在《王君语文创新十一讲》里,王老师以《紫藤蔓瀑布》为例,从篇、段、句、词、意五方面扎扎实实地教给了学生许多写作知识。


1.“看篇”环节,教会学生精简的首尾呼应;浑然天成的“人”“物”穿插;不露痕迹的时空穿越;由“实”向“虚”的自然升华。


2.在“看段”中,教会学生采用“对比”的方式去体悟写景“整体到局部”的奥妙。


3.在“看句”环节,则带领学生感悟巧夺天工的比喻拟人,赏析句子的妙处。


4.在“看词”时,则引导学生对宗璞的用词进行大数据分析,品析其新奇的文言气质,感受她独特的风格体验。


5.“看意”上更是技高一筹,因为这篇文章的意蕴外显,王君老师设计了“背景文字”——《哭小弟》和文章的精华段文字,让学生通过朗读在对比中进入主题,思想和情怀显而易见,这样的“看意”简短、深情。


读写结合微写作,写作密码提素养。让我们深入浅出地教,循序渐进地提高孩子们的阅读与写作水平。

编辑:杨振明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忻州市河曲中学 特此声明。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山西省河曲县长城大街西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