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家乡的“河灯节”
李秉宸
作者简介:
李秉宸,山西河曲人,2008年毕业于我校179班。作为九零后,他热爱写作,业余时间曾创作许多作品。他的作品社会内容丰富,饱含激情,如《我深深怀念的煤矿生活》、《去年九月》等散文作品;《慈母手中线,老父冰上车》、《擦玻璃的年轻人》等摄影作品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他是中国煤矿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煤炭新闻网特约记者,湖南煤矿安全监察局所属监察分局国家公务员。
题记:“走脱二里半,拧回头来看。我看见小妹妹,还在房上站。”这是清代二人台《走西口》里的句子。
走西口的歌,唱的是穷人的梦。
梦里,是千帆徐徐的边城风韵,是背井离乡的无可奈何。古老的黄河水,为看不尽、讲不完的穷人故事扣上一把温柔的锁。南来北往的客商,在锁上篆刻龙吟凤舞的纹络。来来去去的船夫,捎几份时过境迁的家书,伴着缕缕炊烟下的酸香,又将这把锁反复抛光。最后再由那历经风雨的渡口充当锁扣。合上了,今生谁也不能再解开。古人如此,河曲小城的伤痕与期盼,被渡口轻轻留住,留在了记忆深处。
这些年,漂泊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我离开河曲时,正是天高云淡,望着母亲白发纷扰、青若远山的神情,心里泛过悲伤,迟疑着不肯再走,但终究还是踏上行程……
床前明月光。夜深人静时,想要打个电话,却不知从何说起……如不能给母亲传达生活或工作上的喜讯,便觉得不如不打。故乡的人,故乡的事,一丁点也不敢想。眼睛里容不下,哪怕再小一个片段闪过,马上就是一窝儿眼泪花。年轻人扛不住事,太容易冲动,也太容易被过去感动。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后来电话里就不说过去的人、过去的事,说起了眼前的节日——“河灯节”。
河灯节是我的故乡、“走西口”发源地、“二人台”发祥地山西省河曲县的民间传统节日,年年都在农历的7月15日放河灯、祭河神,以此来祈祷、祝福大家平安,是家乡除了过年以外最隆重的节日!夜幕下,家家户户把用红纸、蜡烛、木板等材料制作的河灯放入黄河中。几千盏、几万盏,河面游动的点点灯光、岸上绚丽多彩的礼花、熊熊燃烧的火,把黄河装扮的五彩缤纷、灯火通明……
母亲在电话里说:“河灯节不用着急回来,浪费机票和车票,攒钱将来好买房子……”。我闻言惘然。
儿时凿壁偷了谁家的光,宿起不梳,忆苦十年寒窗,如今灯下闲读,红袖添香,半生浮名只是虚妄。屈指算来,我离开河曲已一年多了,远游于湖海之间,遥望家乡黄土高原的方向,仿佛母亲就站在那里,望着外出不成器的儿子。
江湖路远,更多是因为彼此贫困。故乡石刻斧凿,他乡秋雨绵绵,池塘的水染满秋色,斑驳动荡,却看不到一盏河灯。眼眶模糊,竟不知不觉湿了眼镜。我忽然惊觉,河曲的“河灯节”,可能离我越来越远,过不了几回了……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