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河中人物 > 张学聪(原河中团委书记 高级教师张学聪( 原河曲画院院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青绿山水画院副院长)

张学聪(原河中团委书记 高级教师张学聪( 原河曲画院院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青绿山水画院副院长)

2021年01月20日 14:08:47 访问量:600

个 人 简 历

张学聪,1958年出生于山西河曲,中学高级教师。

工作简历:

1975—1981年五花城联校任教,1981—1982年河曲实验小学任美术教师,1982.7—1983.9年河曲中学任政治教师、教导员、团委书记,1983—2005年河曲县教育局工作,2005年任河曲画院院长,2018年退休。

主要教育简历:

1987年毕业于山西大学艺术系;2005年结业于中国画研究院(中国国家画院)首届高研班李宝林工作室; 2007年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贾又福工作室访问学者。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大学贾又福艺术研究会研究员,中国青绿山水画院副院长,山西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山西省山水画艺委会副会长,山西省工笔画协会副主席,河曲画院院长。

多年来致力于黄土高原、黄河雪景的探索与实践,多幅作品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展览,并先后在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馆、广州、山东、南京、桂林、内蒙古、南昌、太原等地展出,且发表于《美术》、《国画家》、《中国书画》、《美术报》、《中国书画报》等专业刊物。

著名美术评论家,傅京生先生曾就其作品作出了如下评价:

张学聪的作品,有雕塑般的美感,气势浑雄博大、骨气洞达,注重以有意味的黑、白、灰的和谐对比乃至其强烈的冲突,来表达水墨材料肌理的特殊美感,故其作品往往显现出经过各自内在地建立起来的“文化模型”,通过“观化自然”,而显现“天地之大美”的审美特征,故其作品往往具有特殊的崇高属性。属于按“精神图像学”原理而以符号构成方式完成的以水墨语言表达的“纪念碑型”风格范畴。

为黄土地立传 为黄河铸魂

                                                                      ——从张学聪《玉落金山》《玉龙穿峡》系列山水画谈起

文/刘振虎

艺术家描绘黄土地、黄河的作品连篇累牍。画家张学聪以独特的视角,以家乡黄土地、黄河为创作对象,进行了新的探索和挖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独辟蹊径,不以巧取胜,不为传统山水画的文人气息所桎梏,甚至以牺牲一些细节为代价,突出表达黄土高原和黄河的自然、崇高、伟大,给人以壮美、拙朴、沉雄博大之大美的境界,充满历史感,呈现出历史的真实和今人的情怀。

河曲位于山西、陕西、内蒙古三省交界处,地处黄土高原东部边缘,黄河蜿蜒曲折由此经过。张学聪生于长于河曲,熟悉家乡的山山水水,取材于家乡的黄土地、黄河,从最熟悉的生活中寻找灵感,以广阔的视野,捕捉黄土地苍厚辽远、黄河“九曲回肠”的神韵之妙,同时以丰富的记忆和联想,将生活中的大感觉作出令人感动的画面。

张学聪多年来致力于黄土高原、黄河雪景的探索与实践,他以简约夸张的写意手法,描绘家乡的大山大水大河大地,以敏锐的感触、高超的技巧,依据地质地貌结构特点,以墨与色的有机结合,追求大色块对比构成的艺术效果,整体感极强,用元气淋漓的笔墨,绘制出咆啸的黄河,雕凿出雄浑的黄土地, 以响彻黄河以及黄土地那深沉却高亢、壮阔而嘹亮、朴厚又雄强大美的声韵,创作出《玉落金山》、《玉龙穿峡》系列山水画作品,体现出他的审美趣味和文化观念,从某种意义上也间接体现了他的个人气质。他笔下的黄土地、黄河极富个性与创造性,寄托着他的深厚情感。

张学聪自幼受到黄土、黄河文化的蒙养,在他的人生经历中,感受最多的是黄土、黄河文化悠久的历史和今天仍然涌发的无限生命力,在感受大自然景观的同时,他更多地体会黄土、黄河文化的传统与文化意涵中的黄土地、黄河景色,由此一次又一次地走进黄土地,走向黄河,在黄土地、黄河宽广的怀抱和绵延的长流中寻找不同的角度。《玉落金山》、《玉龙穿峡》系列山水画可以看到他长期驻守于黄河和黄土高原的那份豪情,以及构成反复吟咏的壮美篇章。

几十年来,张学聪不仅以极为勤奋的精神专研国画技艺,更以朴素的情感探寻艺术的路向,坚持以生活为创作的源泉,以黄土地、黄河为自己的艺术家园,终于在艺术感受和艺术表现上渐入佳境。黄土地、黄河在张学聪的笔下,在他的眼中和心底里,已不再是单纯的采风、写生和素材记录,它展示的是凝结和浸透着一个个体生命的艺术行为在文化意义的层面上,向着自己生命之根,对民族文化之魂,为着艺术之“本真”而超越世俗追索的冥冥之志、耿耿之怀和殷殷之情。

张学聪从生活当中发现诗意,不刻意的追求猎奇,这也可见画家的心态之平静,他是从一个真善美的角度去看黄河、黄土地,去看在黄土地上生活的儿女、被黄河养育的儿女,所以他用黄的色调,再加以墨色,表现大山大水大河大地。画家致力于传统艺术语言与当代技法相融合,在探索中国画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精神上体现出鲜明的文化自觉。

张学聪的每一幅作品都在促使你深思.让你去发现深藏于那里的博大情怀。在他的画前都有一种与内心深处最原始的本能和经历过后的醒悟碰撞而产生的共鸣。其作品如同一曲曲黄土高原上的民歌,令欣赏者回肠荡气,回味无穷。他以奇特的构图,抒情的情调,通过自然的表面深入其中,并在作品中融入个人的主观理想和愿望,将客观现实与主观感受融合在一起,形成具有深刻内涵的思考性艺术。他对于黄土地、黄河以及背后的含义领悟颇为深邃,画家的绘画镶嵌在这样丰富而开阔的情感中,也使得他有一种无法代替的使命感。

张学聪看到的虽是家乡山河,感觉到的却处处是弥散着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人格力量。山魂和河魂、国魂在画面中融通,他对大山长河的把握由笔墨层次进人了人文层次,画家对民族精神的把握也有了最恰当的象征性物象。而在长期不懈描绘黄土地、黄河的艺术劳作中,对对象形与神的深刻理解,又转化为一整套属于自己的话语体系。用黄土地、黄河表现一个民族,赋予黄土地以民族情,赋予黄河以民族魂,这就是张学聪山水画的价值所在。

张学聪脚踏着坚实的黄土地,在黄河的哺育之下,我相信他的艺术会不断地精进,他的艺术人生也会像黄河一样,以顽强的毅力穿越九曲十八湾,在深厚博大的黄土地上不断前行。


                        【河曲新闻网】河曲张学聪——书画界新闻人物

       张学聪,1958年出生于山西河曲,1987年毕业于山西大学艺术系;2005年结业于中国国家画院首届高研班李宝林工作室;2007年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贾又福工作室访问学者,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大学贾又福艺术研究会研究员,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国韵文华书画院艺委会委员,山西省山水画艺委会副会长,山西省工笔画协会副主席,河曲画院院长。

  多年来致力于黄土高原、黄河雪景的探索与实践,多幅作品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展览,并先后在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馆、广州、山东、南京、桂林、内蒙古、南昌、太原等地展出,且发表于《美术》、《国画家》、《中国书画》、《美术报》、《中国书画报》等专业刊物。

  著名美术评论家,傅京生先生曾就其作品作出了如下评价:张学聪的作品,有雕塑般的美感,气势浑雄博大、骨气洞达,注重以有意味的黑、白、灰的和谐对比乃至其强烈的冲突,来表达水墨材料肌理的特殊美感,故其作品往往显现出经过各自内在地建立起来的“文化模型”,通过“观化自然”,而显现“天地之大美”的审美特征,故其作品往往具有特殊的崇高属性。属于按“精神图像学”原理而以符号构成方式完成的以水墨语言表达的“纪念碑型”风格范畴。

  主要艺术活动:

  1997年 《故土雄风》荣获香港回归全国书画大展铜奖并在南京展出。

  1998年 《长河捧日》荣获“黄河魂”全国艺术大展优秀奖并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中国美协等)

  1999年 《苍山如海》入编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词诗创意画集》。(中国美协等)

  2005年 《北国风光》入选2005年“长江颂”全国中国画提名展并在江苏展出。(中国美协等)

  2006年 《山舞银蛇》荣获2006年全国中国画提名展优秀奖并在山东展出。(中国美协等)

  2007年 《大河上下》入选2007年全国中国画展览。(中国美协等)

  《雪韵》入选全国首届“草原情”中国画提名展,内蒙古美术馆展出。(中国美协等)

  《岁月》入选建军8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文化部、总政、中国美协)

  2009年 《北国系列》之一参加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苦行探道”——山水画展。(中国美协、中央美院、中国艺术研究院)

  《苍原》等两幅作品参加在山东省美术馆举办的贾又福师生画展。(中国美协、中央美院、中国艺术研究院)

  《雪原》参加山西省第十五届美术作品展览。

  《大河上下》之二入选中,日、韩美术作品展先后在北京、日本、韩国展出。

  《家乡的雪》入选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首届中国美术家“翰墨飘香”作品展。南昌展出。

  2011年《黄河系列山水画》应邀参加了《中国当代名家四条屏作品展》。

  《黄河冬韵》等两幅作品参加北京大学贾又福艺术研究会成立暨贾又福师生作品展。(北京大学图书馆展出)

  《群山叠翠》荣获山西省第三届山水画展优秀奖。

  《高原月色》参加山西省黄河魂·太行情美术作品展。

  2012年《染秋图》《寒原之灵》参加山西省中国山水画与风景油画对比展。

  2013年《壁立千仞》《绮春图》参加国韵文华书画院第二届年展。

  《大河上下》系列参加《实力与价值》邀请展。

  2014年4月《长河》应邀参加在中国军事博物馆举办的书画同源作品展;

  6月作品《寒原连天》入选中国国家画院十年教学成果展;

  7月《长风舞雪》参加山西省第十六届美术作品展;

  8月《大河上下》应邀参加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中国画名家中堂作品展。

  2014年被评选为当代30位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国画家。

                   【河曲视窗网】收藏家最喜爱的山水画家 —— 张学聪

主办单位

  中国收藏家协会

  山西省收藏家协会

  江苏省收藏家协会

  福建省收藏家协会

  内蒙古收藏家协会

  民盟山西省委第五支部

前 言

  龙城新年,佳讯频传。由中国收藏家协会、山西省收藏家协会、江苏省收藏家协会、福建省收藏家协会、内蒙古收藏家协会、民盟山西省委第五支部主办、太原市车站古玩城、河曲美术馆承办的“收藏家最喜爱的艺术家——张学聪山水画展”隆重开幕了!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幅大气磅博、苍莽雄浑、绵延深邃,厚重壮美,沉雄拙朴、广阔辽远的黄土高原与黄河绝唱的山水画卷。让我们体验和感受到的是作者厚重的生活积淀,敏锐的视觉感悟,高超的绘画技巧,独特的墨色运用和开创性的审美特征。而这就是我们的本土山水画家——张学聪。

  对于艺术家而言,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创新是艺术的生命,而市场则是检验其价值的重要尺度。艺术品只有与市场接轨,被有眼光的艺术品鉴赏家、收藏家所认识、所欣赏、所喜爱,走入千家万户,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而打破阻隔艺术家与收藏鉴赏家之间的蕃篱,搭建艺术家与收藏家交流接触的平台与桥梁,使文化艺术品走上市场之路,“飞入寻常百姓家”,实现其应有的价值,这既是收藏家协会的工作重点之一,也是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助推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这也正是我们举办这次画展的初衷和目的。

  作为艺术家,张学聪先生无疑是成功的。衷心希望张学聪先生在已有的基础上,心中有目标,目中有远方,胸中有经典、腹中有文章,记得来路,守住正路,开辟新路,再攀高峰。

  张学聪,1958年出生于山西河曲,1987年毕业于山西大学艺术系;2005年结业于中国画研究院(中国国家画院)首届高研班李宝林工作室; 2007年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贾又福工作室访问学者,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大学贾又福艺术研究会研究员,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国韵文华书画院艺委会委员,中国青绿山水画院副院长,北京燕山国画院专业画家,山西省山水画艺委会副会长,山西省工笔画协会副主席,山西省中国画学会理事,河曲画院院长。

  张学聪多年来致力于黄土高原、黄河雪景的探索与创作,多幅作品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展览,并先后在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中国艺术院美术馆、广州、山东、南京、桂林、厦门、内蒙古、南昌、天津、太原等地30多个城市展出,且发表于《美术》、《国画家》、《中国书画》、《美术报》、《中国书画报》等专业刊物,2014年被评为“中国当代30位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国画家”。2017年应邀参加“中国书画30家全国巡展”,至今已走进28个城市。不少作品被人民大会堂、山西省委办公厅等国家机构、艺术馆和收藏家所珍藏。是颇具市场潜力的实力派艺术家。

河曲:大山大水张学聪

                                                    作者 《山西文学》主编 鲁顺民

 跟学聪交往,前前后后有三十年的时光,执弟子礼,现在仍称张老师。为叙述方便,称学聪。张老师不恼。

  三十年前,都是年轻人,现在想起来,年轻得有些不大真实,然而他身上的悖论直到今天却依然真实。学聪浓眉大眼,发壮髯茂,腮下一片乌青,谁都会认为,这个人没有理由不是一个粗线条的人,显然,这是错觉。他的细腻、细致、细心,有时候会达到令人发指的程度,在单位人缘那个好,连单位管档案的老大妈都觉得,不关心这个小伙子实在冒犯老天爷的事情。

  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了,他从山西大学进修毕业,在教育局做干部,住在单位。那一排窑洞,是1938年太原失守之后,傅作义将军35军驻扎河曲时的旧营盘。我也是刚刚走出校门,回家乡中学做教员。八十年代,没有电话,没有互联网,更无法想象二十多年后手机的模样,无法想象可以拥有一辆供自己驱遣的汽车。什么都没有。在什么都没有的年代,我们却有想象,有梦想,也有激情,尽管八十年代后期,举国涌动的激情正在慢慢消退。我们往来稠密,在一起谈得很投机,谈古典,谈先锋,从罗丹一直能扯到吴冠中,由毕加索又能扯到尚扬、贾又福,从《九成宫》,一直扯到《礼泉铭》,无始无终,无头无绪,清晰的只是对艺术的热情。关于艺术的话题,像冬天碎玉般的雪花飘飘扬扬,飘扬在四十多年前国民革命军35军旧营盘的窑洞里。

  今天读张学聪的山水笔墨,每一幅画都让我特别感慨,每一幅似乎就在明明白白回复着当年的话题。一个画家,莫说找到自己表达的方式,找到自己倾诉的语言,构筑自己的艺术世界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就是确定自己画家的身份这一件事,已经来得相当不容易。哪一个年轻人敢开口说自己想做一个画家?一个作家?一个音乐家?不说别人会哂笑嘲弄,就是自己也羞于启齿的。因为,确定自己的份身,已经不是自己对自己的期许,而是自己对世界的承诺,有庄严的仪式感在里面。一种身份,意味着天大的担当与付出。今天,大山大水扑面而来,一位器宇轩昂的画家就在眼前,眼前的世界,就是一位画家胸中的世界,这些山水因此而来得非同凡响。

  学聪应该早就有了自己艺术坚持,他曾画过油画,做过摄影,但这些艺术形式远不能体现他的想象与现实世界的确定性,或者说,呈现出来的影像、色彩与蜇伏于内心的情绪还有相当大的距离。苦闷、痛苦、彷徨曾经折磨过他好长时间,比此种困惑来得更凶猛的,是生存的压力。我离开家乡整整二十年,相聚廖廖,每一次听到学聪的消息,不是让我惊喜,就是让我吃惊。大起大落,绝不平凡。比方说,一双儿女都到北京去上大学,那是一双漂亮的儿女,当年还是应门小童,今天是京华莘莘,哪能不让人无限缅想?比方说,他贤惠能干的妻子突然罹患大病,正辗转病榻,怎不让人纠心挂怀?七七八八,需要一个男人多大的耐心和爱心?学聪最不缺乏的是耐心与善良。但就是在这样的大起大落之间,我想象不出这个浓眉大眼、细心到极致的男人,隔三岔五背着简单行装到北京求名师指教,我想象不出在纷乱而艰难的生存间隙,这个以画家自期的艺术家怎么保持着自己饱满的艺术追求。不多,二十年,二十年,他游走于都市与乡村之间,抛开摄影机,抛开油画笔,专注于国画创作,毫端蘸墨,画案之上的皮宣静静地等待着,它要让画家将自己的厚度增加,再增加。

  想象这情景,无端让我想起远在大洋彼岸那个叫木心的诗人,他写过一句诗:我是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啊。再一句诗接踵而至:你再不来,我要下雪了。

  灵感君临,神哭鬼泣。

  好,回到山水。

  画家的人生经历对一个画家画风的形成至关重要,但不能决定全部。当你准备认真解读张学聪山水画的时候,才发现,跟画家做一个朋友,和与画家达到心领神会式的交流,完全是两码事。

  张学聪的山水让人震撼。线条粗犷而至于粗放,构图惊险而至于奇崛。他笔下的黄土高原、黄河,确实是另外一个样子,或者已经是另外一种可能的具象表达。他的黄土高原,苍凉而富有张力,是一个有想象力的巨大存在,仿佛可以清晰地听到来自地心的律动;他的黄河,是一条有记忆的北方大河,哪怕是一朵浪花,都呈现出亿万斯年的姿态。如果要给张学聪的山水画作一个技术性的准确定义,何妨叫做“大山大水”?

  为什么呢?因为画家笔下的山水,已经远远超出传统国画的阅读经验。笔墨险峻而跳宕,却没来由让你感到某种严谨与秩序在里头;色彩单一甚至单调,偏偏让你能感到传统墨色的丰满厚重;他的山,他的河,已经有足够的陌生感,然而,却有着一个传统国画家在处理笔墨与材料之间关系的思考在里头。高原大雪纷飞,大河周天寒彻,烽燧夕阳残照,粗壮叠加的线条,哪里是山水,分明是在倾诉和歌吟,简直怀疑这些画作不是出自一位画家之手,而位具有古典怀情的诗人胸臆喷发。显然,画家能够画出如此富有冲击力而抒情的山水,一切都来自于山水对画家本身的冲击。

  学聪的故乡,是晋省西北部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小村庄,那个村庄的名字叫做碓臼焉,你根本看不出这个小村庄与黄土高原其他村庄有什么区别。区别还是有的,这个村庄出科学家,出工程师,出教育家,出众多的读书人,耕读传家,古风悠然。那个村庄,你很难见到平常农村里动不动发脾气的人,动不动发火的人,阳光善意地拂过每一位老人的皱纹,反射的是子云诗曰。学聪有家族代代承传的文化修养,这一个浓眉大眼的少年在荒凉的晋省西北部村庄里,他好奇,敏锐,沉静,黄土高原每一处折皱,每一道梁峁,每一眼山泉,每一个伫立在风中的寒树,这些熟悉的事物激起过多少想象?但是,黄河并没有及时进入这个少年的视野,是多年之后,他负箧外出求学,才第一眼看到这条北方大河的身影,当这大山与大河完完整整呈现在他眼前的时候,那种激动谁能想象得出?然后,山河的身影在这个少年沉淀了多少年,最终形成怎样的构图与图象,谁又能想象得出?

  现在好了,画家与他的画作呈现出来的时候,我们看到了这种梦想落在纸上的效果。一切,都跟少年时候的想象一模一样。一个人,能够找到想象与现实世界的准确关系,人生再没有这样的大欢喜。这种欢喜是有感染力的,于是我们共鸣。

编辑:张国光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忻州市河曲中学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