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峪石窟,位于河曲县楼子营镇吴峪沟侧石崖半山腰中。历史上,这条沟里常年有郁郁葱葱的柏树,峰峦耸翠,景色宜人。洞底一条溪涧穿沟而过,从吴峪口流入黄河。吴峪洞创建年代已无详考。仅在《山西古代史志》上记载该石窟为南北朝时开凿。另有石碑三通,碑载:崇桢十四年、乾隆五年、乾隆四十七年、乾隆五十九年重修。
石窟的开凿起因是北魏时皇帝崇佛,并想利用佛教达到安抚民心,显示国力的目的。吴峪石窟共有两窟,均开凿在石崖半腰中,一窟为千佛洞,一为水陆洞。窟内平面均为长方形,平顶。
水陆洞窟内有中心塔柱,以中心塔柱为特征的洞窟称为“塔庙窟”或“中心塔柱窟”。暗意柱为地下之庙。相传当年在水陆洞中八棱柱外围,以八卦方位紧围两层护法神像,蔚为壮观。至今有残留在地面的石孔数个。
千佛洞内侧墙上布满孔洞,应为当时千余佛像悬塑于四壁的支撑柱孔,洞门石刻联语:佛慈广大千圣喜,圣德恩深万姓安。辩字迹和碑记,云:正殿,是基也,创建于先朝正德年间.....是为当年正当德皇帝西巡北边来楼子营前,当地官民为迎接明皇御驾而大兴土木,在吴峪洞底修正殿并在千洞门镌刻联语:佛慈广大千圣喜,圣德恩深万姓安。以谢皇恩。现存正殿的台基上仍有数十个柱础散落在荒草乱丛中。
史载:明皇朱厚照在楼子营驻跸一日,并在吴峪洞、香山寺上香祭告神灵,至今,香山寺大殿屋脊上留有龙头瓦当是为当年修整时所换。
乾隆五十九年碑记:吴峪洞,从古名胜之地,建庙于高岗,光荣一郡,演三圣于山颠,泽及四民,且也废经营,凿石壁千佛、水陆二洞并美于斯地也。肇斯景焉,举凡高人达士浏览此所者,莫不喟然兴叹,旧此北陲之胜境,西河之宝刹哉!是基也,创建于先朝正德年间,继而捐资重修者,已经数次,迨其后历年多所风雨姚剥落,圣像残缺,殿宇倾圮,而且山门出堂上,西禅室尚未全美,僧会司通镇心存功德,于乾隆四十七年重修,金妆三圣以及前项所缺者,一体从新建立,惟有千佛、水陆二洞未经补葺迄于今,住持僧源贞不惜心力之劳,公同乡老捐资重修废者,举敝者补,焕然一新,实可谓美仑美焕矣,聚五方之囊槖,圣像重新雄天府而表,大风观一方之美,举须间千古而不磨敬,此鄙成因勒。岁进士辛誉士谨撰,廪生刘高甲敬书,乾隆五十九年谷旦。
据此依然可知:斯地历经岁月沧桑,上有隩州城,下有吴峪洞,文人雅士游览斯地,仰观宇宙苍穹,俯瞰太子仙岛,黄河浊浪淘天,民舍灶烟袅袅。岂不壮哉!奇哉!美哉!悠哉!
抚今追昔,徒留喟叹!因瓦刺、鞑靼的侵扰,后期,吴峪口、牛角口倶成为楼子营边地极卫,官方大部分资金用于增筑边堡墙寨而无暇顾及,吴峪洞再无修整。繁华落尽,现在的吴峪洞已然在夕阳的余辉下暗然失色,但那刀刻斧凿的龙饰永远铭记了吴峪洞过往的不凡!那不屈的容颜更等待着后来者的召唤!
千佛洞、水陆洞。千佛洞门石刻联语:佛慈广大千圣喜,圣德恩深万姓安。
曾经,洞中八棱柱四周紧围两层护法神像,蔚为壮观。
洞窟藻井上刀刻斧凿的龙饰,铭记了过往的精彩!等待着后来者召唤?
曾经四壁布满千佛悬塑的石孔。水陆洞内历经千载沧桑,暗然神伤的彩塑神像。
吴峪石窟附近牛角口长城边
旧时官民往来之要道永固桥
道光二十二年的“ 永固”题额
吴峪石窟附近濒临消逝的村庄黄沙梁
岁月沧桑,小石狮仍然威风凛凛,鉴证着历史的变迁。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