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教育 > “春捂”,并不是简单地多穿一件衣服

“春捂”,并不是简单地多穿一件衣服

2025年03月16日 16:50:15 来源:科普时报 访问量:234 作者:陈杰

“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有梨花雪。”这句蕴含民间智慧的古老谚语,生动诠释了“春捂”的必要性。

时值冬春交替,天气乍暖还寒,“春捂”也成为许多人保持健康的秘诀。然而,对于“春捂”的理解,不少人仅停留在多穿一件衣服的层面。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徐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中医师刘颖说,春季阳气生发,人体阳气也在逐渐向外发散。但此时气温波动大,过早脱掉厚衣易使身体受寒,从而诱发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春捂’是根据气温变化逐渐增减衣物,可以保护身体阳气,增强抵抗力,避免疾病侵袭。”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呼吸科副主任韩国敬将人体比作一个精密的“智能空调系统”,下丘脑的“温度调节中枢”需要7~14天来适应季节转换带来的温度变化。“春寒料峭时突然减少衣物,相当于强制关闭了正在启动的‘温控程序’,身体难以承受。”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当昼夜温差超过8℃时,人体免疫力会下降30%,这也是呼吸道疾病高发的关键因素。

“春捂”对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到底要怎么“捂”呢?

刘颖强调,“春捂”的关键在于保护好头、颈、腹、手腕和足部这五大“温度阀门”。她解释说,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阳气易从头部散失,因此出门戴帽子有助于留住阳气;颈部是阳气运行的“十字路口”,受寒会影响阳气运行,围条围巾可为颈部提供防护;腹部有许多重要脏器,尤其是脾胃喜暖怕寒,穿背心护住腹部有助于脾胃健康;手腕区域皮下脂肪薄弱,需注意保暖;双脚同样不能忽视,足部保暖有助于全身暖和。

捂对了地方,捂的程度和时间又该如何把控呢?

中国气象局健康气象实验室的“1515法则”指出,当冬春之际昼夜温差连续3天超过15℃时,需启动“春捂”模式;当最高气温稳定超过15℃并维持7天以上时,方可逐步减衣。

刘颖建议,“春捂”时可采用“三明治穿衣法”,即内层速干排汗,中层抓绒保暖,外层防风防水。老年人可采用“洋葱式”分层穿衣法,多穿几件薄衣服,以便根据体感适当增减;儿童则需遵循“比成人少一件”的原则,切忌过度包裹以免引发捂热综合征;对于运动人群,暴汗式“春捂”不可取,应选择透气速干的衣物,并在运动后及时更换。

“春捂”,并不是简单地多穿一件衣服,更重要的是顺应天时。正如《黄帝内经》所言“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当我们学会了与自然节律共舞,就能轻松让身体平稳度过这个“善变”的季节。

编辑:xrh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忻州市河曲中学 特此声明。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山西省河曲县长城大街西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