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师生交流中,会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老师觉得学生不可思议,一年不如一年;学生觉得老师不可理喻,一个不如一个。其实,种种矛盾的根源来自彼此的立场不同,视角不同,站位不同,少了必要的换位思考亦或是换位体验。
在班级里,班主任为了管理好班级,会挖空心思制定出一条条班级管理细则,告诉学生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必须怎样做,不能怎样做~~事无巨细,像个管家婆。遇到学生犯错时,火冒三丈,噼里啪啦狠批一顿。看上去尽职尽责,兢兢业业,可一段时间下来,管理效果并不明显,这既是因为现在的中学生独立意识强,表现欲望高,喜欢标新立异,遇事总想发表独特的见解,特别是有强烈逆反心理的学生,甚至会做出异乎寻常的举动,以吸引别人的注意。也是因为班主任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待他们,班级管理缺少了一种沟通,缺少一种人情味,虽然班级的管理对象是学生,但不能把学生当做没有思想,没有情感、被动的受管理者。如果老师尊重学生的意愿,不妨换一个角度,在制定各种管理措施前和学生推心置腹的谈一谈,平心静气的想一想,“假如我是学生”,“假如他们是我的孩子”我该怎么办?学生也是如此,班主任亦或是老师要引导学生站在班主任管理的角度想一想,站在其他同学的角度想一想,“假如我是班主任”又该怎么办?这样彼此理解,彼此宽容,彼此换位思考,矛盾也会逐步淡化,整个班级也会更多一种温暖和温情。
换位思考,应该拥有爱心。我们每个老师或是班主任也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现在的学生身上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何尝没有过,我们当时渴望什么样班主任,老师来教育我们,虽不尽相同,但答案大多是是有爱心的,愿意倾听我们,去引导我们正视问题去成长的班主任,老师。但是,为什么在我们成为班主任和老师后,在和学生相处时,我们反而就不能去换位思考,体谅学生的心情,去宽容他们一次呢?我想主要是我们由于种种的原因和压力,缺少了心中那份对学生最初的爱和尊重,忘记了爱是想通的,爱是没有界限的,忘记了尊重是教育者的至善。所以当班主任或是老师,不需要经常地疾言厉色,应多想想学生,想想自己,试着多一些尊重与宽容,才会实现班级师生的和谐与共赢。
换位思考,需要试着冷静。班主任工作很琐碎,每天都是一些小事,用鸡毛蒜皮来形容也不为过。尤其是碰上有几个屡次犯错误的孩子。当他(她)一次又一次站在你面前的时候,的确会有些崩溃的感觉。但是,冲动是魔鬼,会让人陷入一种极端的状态。只有秉持一颗平和的心,只有冷静分析,才能清晰把握事情的前因后果,才能处理好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以前班里出了问题,我总是着急下个结论,这样做反而适得其反。班级出现一些问题,应该先听学生说一说,老师听一听,问题聊一聊,事情放一放,抓住根结,交流沟通。违纪不可怕,怕的是老师狂怒之后的闭塞。时间久了,学生不愿和班主任交心,班主任也戴上有色的眼镜了,好的特别好,没一点问题,差生更差了,没一点优点。彼此站在对立面,冲突也就在所难免。
学着换位思考,换出一番领悟,换出一份感情,换出一片理解的天空。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