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校党支部坚持“用优秀的文化感染人,用精细的管理规范人,用多样的活动锻炼人,用五育的标准培养人”的工作思路,引导师生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以讲文明、促和谐、保安全、培素质为育人基础,以文化立校,以制度约束,以感情感染,以知识熏陶,以德育润心,多渠道、多形式开展素质教育,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一、坚持党建引领,培养“四型”党员教师
我校党支部始终“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将党建工作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有机结合,有效推动学校工作上台阶。通过主题党日活动、组织生活会、党小组会议、学习强国平台等为党员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机会,使党员通过学习,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提高了自身的政治素养。对于具有党员和教师双重身份的职工提出了严要求、高标准,要努力实现党性觉悟和业务能力双提升,时时处处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争做“学习型、改革型、师表型、服务型”党员教师。在学校创新发展和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党员教师勇于创新,大胆实践,成为改革的先行者;在学校为贫困家庭子女开展教育帮扶的活动中,党员教师甘于奉献,关心学生,真正给予学生家一样的温暖;在学校面临疫情防控严峻形势时,党员教师冲锋在前,彰显担当,共同守护好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加强师德建设,争做“四有”好教师
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首要在立德。我校始终重视师德师风建设,要求每位教师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以“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严以律己,以身作则,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带头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和奉献祖国的引路人。教师借助开展同一年级和跨年级教研以及同一学科和跨学科综合教研活动,聚焦核心素养下如何构建高效课堂等专题,通过相互学习、交流借鉴、师师互动,有效提高了教师教学质量。
三、加强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以文化人,潜移默化浸润人心。漫步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学校充分利用一切资源,依托建筑、宣传栏、展板、标语等向学生传递着各种积极有益的教育内容,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庄严的旗台和旗杆,醒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教学楼前的楹联,宣传栏里的图文,每栋楼里长廊的知识标语,班级门口的国际音标,教室门上的班级格言,班级内的黑板报,"安全、文明、和谐、舒适”的学生公寓环境,“文明宿舍”、“最牛宿舍”“宿舍文化”、“宿舍内务”等的评比,共同营造出我校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四、立足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作用不可替代。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思政教师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认真备好每一节课,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尤其是现在使用的统编新教材,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贴近学生学习、生活、思想实际,使学生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政治组教师还紧密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到教材中,运用到课堂中,使学生加深对党的相关政策、方针的理解。
为发挥语文课程立德树人的独特优势,语文教材按照“整体规划,有机渗透,自然融入”的基本思路,凸显语文课程独特的育人价值。教材精选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相关内容,坚持体现正确导向,积极弘扬正能量,使学生在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增强民族自尊心、爱国感情和文化自信,逐步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最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为。如高一语文教师在讲到课文《琵琶行》时,运用多媒体资源,让学生去欣赏《经典咏流传》节目中播放的翻唱歌曲《琵琶行》,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中华诗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更加坚定了文化自信。如高二语文教师借助党的二十大会议召开这个契机,在课堂上组织了红色经典诵读活动。在诵读、聆听经典作品的过程中,学生重温峥嵘岁月,缅怀革命先烈,更加坚定了“永远跟党走”的理想信念,也是引导学生向革命前辈学习,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把伟大革命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堂,不仅走进政治、语文课堂,还融入了美术、音乐等学科教学过程。美术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以“献礼二十大,翰墨颂党恩”为主题去创作书画作品,并将学生创作的作品进行评比,获奖作品在校园内进行展出,供全校师生欣赏。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放声歌唱红歌,在演唱这些赞美祖国、歌颂党的歌曲中,在得到艺术熏陶的过程中激发了爱国之情。如我校381班同学们在音乐老师梁志宏老师的带领下学唱《仰望五星红旗》,表达了对祖国深深的热爱。
五、开展多样活动,培育“四有”新人
我校党支部、校团委、政教处、教学处等部门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重大节庆日或纪念日等精心设计、组织开展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在活动中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对于刚刚升入高一的新生,为了使其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加强养成教育,学校专门组织人员对新生进行军训,每日有军训情况的总结,最后有军训会操比赛,练站姿、踢正步、列队形,在炎炎烈日,孩子们锻炼了自己的意志力,增强了团结协作、互助友爱的集体主义品质。
每周一的升国旗活动,是校园生活中不可错过的风景。全校师生沐浴在清晨的阳光下,嘹亮的国歌声中孩子们注视着五星红旗在和煦的微风中冉冉升起,学生代表在旗下代表全体学生,用明晰、流畅的普通话进行演讲。不久前举行的“献礼二十大”升旗仪式上,全校学生在领誓人的带领下共同许下的“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铿锵有力,以“踔厉奋发正青春,笃行不怠再扬帆”为主题的国旗下的讲话稿振奋人心,激励学生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要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今年9月底我校组织召开了“喜迎二十大”秋季田径运动会。运动会上,各班的班牌、班旗、班级口号、加油稿件,也成为一种班级文化的象征和体现。运动会的举办,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加磨炼了学生的斗志,培养了学生团结一致、奋勇争先、力争上游、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等精神,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真正把体育和德育有机融合起来。
学校作为语言文字工作最为集中的主要阵地之一,担负着“普通话推广”和“规范字书写”的重大使命。2022年9月12日至18日是第25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为响应教育部、国家语委等部门发出的通知,为了积极响应祖国的号召,弘扬民族的传统文化,营造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我校开展了以“推广普通话,弘扬中华文化”的诗歌朗诵比赛。在这场比赛中,来自12个班级的种子选手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才华,有的身着汉服将“魏晋风度”“大唐气象”展示得淋漓尽致;有的身穿西装革履将现代诗歌的韵味诠释得恰如其分;有的同学别出心裁在诗歌朗诵中插入一首《明月几时有》,旋律响起引发起全场师生浓浓的乡情。这场比赛不仅在全校推广了普通话,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对学习诗歌和传统文化的兴趣。它既是一场出色的演出活动,也是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
今年10月份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前,我校提前规划,专门制定了“献礼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建功新时代”主题系列活动方案。活动涉及二十大召开前、召开期间以及召开后全过程。会议召开前,通过主题班会、黑板报、宣传栏等进行广泛宣传,10月16日二十大开幕会召开时,我校不仅组织教师进行了集中观看,还积极动员学生在家里观看,晚上到校后各班观看当天的《新闻联播》及时去了解二十大更多的新闻。有的班级团支部组织团员佩戴团徽集中观看,也是对团员进行政治教育的重要一课。二十大闭幕后,我校组织学生认真、深入学习二十大精神,撰写学习二十大精神心得体会,厚植爱党爱国情怀。
新时代,新征程。为了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校将始终立足学生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以文化人,以德润心,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将号召广大党员教师牢记初心使命、奉献担当,全体教职工凝心聚力、团结一致,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以教育现代化助力新的伟大奋斗,努力开创我县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向全县人民交上一份优异的答卷。( 河曲中学党支部)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