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作品 > 河曲王江鸿散文:老家河曲的青石板桥

河曲王江鸿散文:老家河曲的青石板桥

2021年01月21日 12:00:10 访问量:274 作者:王江鸿

  原来,在我老家河曲有一座青石板桥。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车马寥寥。就是有,也大多为三三两两的牛车驴车,要么就是拉炭的骡子,运粮的胶车。吱吱呀呀,骡吼马叫,为村里增添了不少生气。那时候,整个板桥也就五六米宽,三十多米长的样子,四围是青青的麦田。在村民心里,那是可以和南京长江大桥媲美的。一体拱形桥身,均用石块砌成,听老辈子人说,多大的山洪也冲不垮它。桥面是由青石板砌成的,缝隙间偶有小草儿露出,但石板儿早已被磨得光光的,也不知道是何年所建,但看桥身那斑斑的绿苔,这桥是有些年月了。
  可能是由于过桥的人多,也可能是受桥下潺潺流水的挑逗,小时候,我们这些半大孩子一有空儿就跑到桥边玩儿。大部分时间是在桥下摸鱼捉蛙打水仗,到了晚上,有胆儿大的,也有结伴去听鬼哭的,老人们说河里有淹死的冤魂。但没准儿会碰到谈恋爱的一对儿,经白白的月亮光一照,我们这些小不点儿没碰到鬼倒被人吓着了。
  到十一二岁时,父亲为我修了小扁担,让我和他一起挑水。有一回清早,父亲挑了满满一担,我也挑了满满一小担,爷儿俩并排儿从桥上经过。我早已是喘着粗气,心里面给自己鼓劲儿,一定要一口气担回家里。猛不防,顶头碰到一位大我一两岁的男孩,挑着一担西瓜龇牙咧嘴要先我而过,俩人眼看就撞上了!“嗨,还不让让人家!”父亲豹眼环睁。我慌了神,水桶一晃,桶里的水泼了多半,而那小子早已经侧身而过。我气得丢下担子,准备跑上去跟他算账,父亲铁一般的手按住了我:“让一让有什么,水倒了再担,西瓜掉了,多可惜!”虽然是这个理儿,但我依然窝火。
  回到家里,父亲知道我不服,说:“桥是用来沟通不通的地方的,你不让人,人不让你,你的水泼,他的瓜丢,两败俱伤,这有什么好?孩子,记住,狭路相逢,让人一步又何妨?”夜里我细细品味这话儿:我无非是重挑了一回,这一回累是累点,可锻炼了我体力。后来,我越来越觉得应该学桥,应该学会忍让。
  青青石板桥,勾起多少经年往事,我想只有那被岁月磨光的青石板儿知道。
编辑:张国光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忻州市河曲中学 特此声明。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山西省河曲县长城大街西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