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曲中学高一政治教研组教研活动
按照教研要求,本学期高一年级政治教研活动将进行教学课例分析。9月8日下午,高一年级政治组根据教研计划安排研讨必修一第一课第一框《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主讲人为高一政治教师菅斌。
菅斌老师从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开始展开。结合课件详细分析了本课的教学内容。按照授课过程从原始社会开始分析,立足教材内容,结合各种史料。内容详尽且丰富。在讲述过程中,菅斌老师还针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生成的问题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状态进行分析,同时阐述了自己在授课过程中对一些知识的处理方法。其中,在讲到“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这个过渡知识时,菅老师运用了关于“公田和私田”的史料,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也引导学生一步步理解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生产力关系一步步改变的过程。在讲到“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时,菅老师运用了教材的探究与分享,引导学生分析佛罗伦萨和明朝中后期经济状况,查找关键词,初步理解资本主义萌芽。在讲到“资本主义产生条件”时,菅老师选用了英国资本原始积累最典型的“圈地运动”作为材料进行讲解。在这里,菅老师指出了学生历史知识的缺乏,大部分学生不了解甚至没有听过圈地运动,所以对这个事例进行了详细讲解。
菅老师的讲解非常详细,不仅包括了教材内容、教学内容,同时也谈到了学生的学情以及对课堂上新生成问题的处理。对于其他教师的备课教学有很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听完菅斌老师对本课时内容的分析,其他政治教师也针对本课时内容,结合自己的授课过程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因为本课时内容较多,几乎是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处理教材内容才能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成为了老师们的共同疑问。
最后,由吕来存老师针对大家疑惑进行了总结发言。吕老师指出,在教学过程,应该牢牢抓住一条主线,那就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就是社会演进的根本原因,而其他具体的史料都是在论证这一点。同时,还要注意,阶级斗争也是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推动力。只要牢牢把握这两条主线,辅之以必要的史料即可。
通过本次教研,大家对于本课时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对未来教学积累了一定经验。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