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乡土文学 > 荞面圪饦儿

荞面圪饦儿

2023年07月28日 10:46:20 访问量:80 作者:王建中

荞面圪饦儿

    准格尔的食材算不算丰富,从地域上论,不算。在准格尔,几乎没有你不熟悉的饮食。处于通衢大道的准格尔,三省交界,人口流动还是很大的。风俗所致,也因为生活相对富足,催生出了发达的餐饮市场。一款普通的饮食,经准格尔人呈现,往往是令人眼睛一亮的出品。IMG_256准格尔人不乏财力,但想象力和创造力似乎匮乏。在饮食上,几乎没有自己的原创产品。准格尔风味并非准格尔创造,这令人遗憾。荞面圪饦同样也不是本土原创饮食,尽管有非常精道的食材盛出,地气弥生,风味也不逊色,但却是娶来的媳妇儿,人家的俊气和秀色。在准格尔的食物情景中,主角往往是外乡风物。如同本土居民,多晋、陕籍,祖上皆有来处。土著居民,少了“胡风”,连衣袂也是锦上他绣,“乡党多派”,却也谐和,五湖四海,八面来风,百味一簋,其乐融融。这是准格尔最了不起的地方。

IMG_257

荞面有很多种食法,粗粗一爬梳,仅准格尔便有十多种。最让人心动的是一块荞面烙饼。荒山野路,丈夫去窑下掏炭,一沉窑底要三日一轮班。女人烙了一块荞面饼,有小锅盖那么大,往胸前一贴,大襟一撩,用布带子扎了。饼是热乎的,贴了心胸,自然不会凉下去,暖心暖身。什么时候饿了,随手掰下一块,既不影响劳作,又能及时补充体力。这饼,叫贴心子。窑道山场,“贴心子”还是一种生死相依的守护。IMG_258现在很少有人做了,因为这样的生活消失了,这样的女人也就消失在另外的生活尘埋中。不是不存在,更不是没有了,而是没有情感道场和时间的秩序了。她们的好,有了另外的呈现。但这样的呈现,依然有最朴素动人的力量和光辉。2004年,有一位山西大姐开了一家荞面圪饦儿馆,风味小店,二三张桌子。大姐掌上搓圪饦儿,婆婆在一块黄河石上揉搓一块面,圪饦儿在婆婆手中一粒一粒脱落,有瓜熟蒂落之感。黄河石有清晰的水波纹,很好看,颜色也鲜丽。我第一次带朋友去,朋友就被这块儿黄河面石所吸引。圪饦儿吃完,醉石,惊叹不已。回到扬州后,还是念念不忘。索性我从河下搬了一块大黄河石回来,洗成三块儿,从婆婆手里换了过来。为此,找机会去了趟扬州,带给了朋友。朋友将它装裱,成了一幅画,没几天,又为一个朋友辗转带到了海外。不久,一个韩国人在峡谷开了一家黄河石加工厂,这差不多是一部传奇了。IMG_259每有友至,总是带去吃这碗风味儿,无奈,小店生意寥寥,一年后还是关门了。我惦念那三块黄河面石,曾寻去婆婆老家,孰料,物是人非,婆婆和面板石均杳如黄鹤……
很长一段时间,七折八拐去找圪饦儿,却不是那味儿,也寻了很多家,终还是婆婆的味道好,适口弥味,有如祖母。曾经,我一进门,婆婆总是问“大碗小碗?”后来就一句:“小碗,里头个!”偏关方言,xi与si不分,她说“洗手个”,我总是听成“施手个”。她说西瓜,我总是听成丝瓜。她说圪饦儿,我亦听成“惑乱儿”。婆媳俩的圪饦儿与准格尔的不同,准格尔的是猫耳朵,浇上重口味儿的羊肉土豆臊子,一口下去,山岳跌来。婆婆的是鼠耳朵,小家翠玉,臊子碎细,汤淡清薄,葱花一撮,画龙点睛,吃起来小桥流水,村家模样儿。圪饦儿形状的不同,浇头也迥异。准格尔的香浓,臊子为羊肉。偏关、河曲、清水河、托县的多为猪肉,汤不掩食材原味。但并不能以此分仲伯和高下,各家口味不同而已。IMG_260近年,地方小吃愈来愈讲究还原度,圪饦儿也已进化成了方便食品。沸水一锅,汤汁也是工业化的产品,配方很丰富,风味化的葱花、辣椒、香盐辅料有很多口味儿,可满足千口万口。唇齿上的工业化培养了新的味蕾,一批批方便快捷的食品脱颖而出。便是在一些坚持传统制作的老店中,也处处可见重新塑形的食物,这意味着对传统的改造和超越,甚至重新定义。这是一切地方风味必然面临的抉择,扬长补短。(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

 王建中,准格尔旗人,著有长中短篇小说《山河谣》《往米年》《第三十七计》等。曾获《草原》文学奖、索龙嘎文学奖、鄂尔多斯文学奖等。

 

编辑:杨振明
上一篇:那年那月粮票的记忆
下一篇:故乡晨夕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忻州市河曲中学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