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都在卷,我好像一台生锈的机器”
“妈妈说我矫情,可我真的喘不过气”
“为什么TA朋友成群,我却总在角落‘社死’”
......
我们的孩子很多都有这些“说不出口的痛”
有人因外貌焦虑屏蔽朋友圈
数据显示青少年失眠超过半数源于“失败恐惧”
更多的孩子渴望被理解,却选择沉默
中国少年儿童发展服务中心将联合高校心理专业院系、教育和心理专业机构专家学者,推出青少年“成长大家谈”,给青少年和家长支招。
孩子别怕
成长可以“不完美”
你不是孤岛
成长的雨季我们一起撑伞
如果你也正在经历
试一试这份“心理急救指南”→
Part 1.
那些“不对劲”的信号,比你想的更普遍
警惕“心理感冒”的7个征兆
持续性「累」:睡10小时仍提不起精神
「快乐失忆症」:连追剧/打游戏都觉得没意思
「社交蒸发」:已读不回所有人的消息
「食欲改变」:看什么都食欲不振或暴饮暴食
「睡眠问题」:失眠、多梦、易醒
「注意力不集中」:难以集中注意力,记忆力下降
「自我否定」: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产生怀疑和否定
心理学真相
“抑郁不是脆弱,而是心理免疫系统在报警”——北师大心理学教授 王芳
Part 2.
心理自助——快速稳定情绪的3个“微行动”
方法1:5分钟感官重启
听觉:听白噪音(推荐APP:潮汐)
嗅觉:闻柑橘类精油(激活前额叶皮层)
触觉:用力捏解压玩具(释放皮质醇)
方法2:给情绪“贴标签”
把“我好崩溃”换成“我正在经历8级焦虑”
当孩子哭闹时,把“别哭了!”换成“棒棒糖没买到,你很生气对不对?”
心理学原理:研究表明,命名情绪(如焦虑、生气等表明情绪的词)可降低杏仁核活跃度。能浇灭情绪烈火的,从来不是禁令,而是被理解的瞬间。
方法3:建立你的“安全岛”清单
例如:
找到你的“能量主题曲”,单曲循环播放
重温你的电影治愈片断
给5年后的自己发一条语音邮件
心理学原理:安全岛是指个体在心理上构建的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这个环境可以是现实中的某个地点(如海边、公园),也可以是虚构的场景,帮助你缓解焦虑、惊慌和压抑等情绪,增加内心的安全感。
步骤包含↓
准备环境:选择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确保不会被打扰。
深呼吸:闭上眼睛,进行深呼吸,放松身体。
想象安全岛:想象一个让你感到安全和放松的地方,尽可能详细地描绘这个地方的景象、声音、气味和触感。
沉浸其中:让自己完全沉浸在这个想象的环境中,感受其中的宁静和安全。如果思绪飘散,轻轻地把注意力拉回到安全岛上。
逐渐回到现实:当准备结束练习时,逐渐注意呼吸和身体的感觉,缓慢睁开眼睛,回到现实世界。
谁说孩子的成长必须是
“完美通关游戏”
那些不完美的失误
都在解锁「成长经验包」
Part 3.
家长必看!比说教更有效的陪伴指南
停止无效安慰
停止说“别想太多” →(否认孩子的情绪)
停止说“我们当年更苦”→(牺牲式付出、诉苦式教育,制造愧疚感)
试试这样说
“这种感觉一定很难熬” →(共情)
“你需要我当听众还是军师?” →(赋权)
“周末我们去吃那家你喜欢的冰淇淋吧” →(行动支持)
你还可以拨打青少年心理热线:12355
青春最美的模样
从来不是“零失误”
而是跌倒后沾满泥土
却大笑的脸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