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班主任工作 > 班主任上门家访为何屡屡“不受待见”

班主任上门家访为何屡屡“不受待见”

2025年02月16日 10:32:24 来源:扬子晚报 访问量:154

       过完春节,在离新学期还有十多天的日子里,沪上有中小学教师已开始筹划家访。但是,多位班主任表示,部分家长和同学以各种理由不让老师上门。相关情况的反响也几乎“一边倒”,认为入户家访已是“过去式教育”。(据2月7日《新民晚报》)

       “教育过程中要充满爱和期待,如果把一份爱心放在家访中,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是前苏联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教师对学生进行家访是家校沟通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所见所闻应该是家庭生活真实的呈现,因为只有教师掌握了学生的家庭结构构成、家庭成长环境、家庭的收入情况、父母的工作事业状况,才能在教育中因材施教,为学生找准一个“教育的起点”。

       不得不说的是,传统的家访模式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在电话、微信等即时聊天工具成为社交方式的语境下,已经渐渐“不受待见”。之所以传统入户家访走到尴尬的境地,原因不难理解。城镇化的发展使得学生居住地不断扩散,而家长工作忙碌、现代生活压力山大都使得传统家访“难约”甚至“不约”;在个人隐私保护意识越来越强的当下,家长对此是心存芥蒂的;为迎接教师入户,家长和学生势必会做出必要的准备,“迎检”自然会增加家庭的负担、打乱家庭生活的节奏等。

       无论是传统的入户家访模式,还是目前的“互联网+”的“一键通达”,抑或“咖啡馆式家访”,其目的是一致的,初心永远没有改变,采用何种家访方式,需要教师们考虑得更加全面、更加细致,必须始终保持一颗诚恳的心,只要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听取家长们的心理诉求,条条大道都可以通向“罗马”。

       评论员:樊树林

编辑:xrh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忻州市河曲中学 特此声明。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山西省河曲县长城大街西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