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村有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名叫老喜。言外之意,老来有喜。今年春天,老人确实迎来了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晚年之喜。
老喜叔长得憨厚老实,圆盘脸,见人总是眉开眼笑,也算是村里的一个老好人。可好人一生命运总是坷坎曲折,颠沛流离。少年时他父亲因病早亡,留下她的母亲带着他们兄妹三人,其他兄妹成家立业,轮到他这个“垫窝人",老母已无经济能力为他娶媳妇。他在村种地,好不容易攒下一小笔钱,托媒人牵线从吕梁临县娶回一女子小住了一年,到一年头上说给娘家的彩礼和媒婆的小费还不够补上,娘家人唆使女子又远走高飞再嫁他人。此后,他只好从年青后生变成三十几岁的光棍,住在土窑中种地为生,过着清贫的日子。眨眼已到了四十几岁,好不容易有一个夏营村的带有两个儿子,名叫黄福女的寡妇愿意和他拼成一家人。从此老喜叔在夏营村成家了。要想把女方家的孩子抚养成有出息的人,只在夏营村种几亩水地是不行的,日子还是穷困得很。他决定离乡到轩岗下矿井赚钱养家。他的诚心感动了半路夫妻黄福女的心,就抱养了一个女婴抚养,作为他们共同的子女。十年来,老喜叔靠下矿井的好收入供养一家人过上好日子,他的养女也耳鬓厮磨地叫他爸爸,日子似乎过得也算幸福。可一次下矿井工作,一次意外事故打折了他的双腿。虽然手术接骨,但此后的双腿只能拄着双拐行走。善良老实的他不愿拖累这个组合家庭,便离开了家,从此拄着双拐在轩岗一带以乞讨为生,一晃又是十年。
这件事村里人并不知情,都以为他还在下矿井干活呢!有一年我村的一个村民坐车途经轩岗镇时,偶遇老喜叔,亲眼看见他头发杂乱,脸上皱纹深深,胡子长得很长,脸上、衣服上脏兮兮的,就连讨吃拿的布袋也全是油污,拐着双拐,费力走家串户进行乞讨。那个村民大为吃惊,回村后把这件事对村支书说了实情,大家这才知道了他的情况。
村支书想到老喜叔是个可怜人,不忍心他在异地以乞讨为生,就派人寻找他回村居住,给他审请办了五保户。从此他在扶贫政策的帮扶下,住进了村委会大院的新房子里。但他不能自食其力,尤其是双腿瘸拐,行动不便,给日常生活带来了重重困难。
今年春节刚过,正月初二那天,忽然喜从天降,十几年不见的养女风尘仆仆,从薛家湾前来看望老喜叔,给他买了新衣服,买了好吃的,还专门开车带他到城里理发,给他买了一部老年手机,买了新餐具……这样的大变化让老喜叔又惊又喜。她女儿想带他到薛家湾住,好照顾他方便,老喜叔怕拖累女儿,不同意女儿的请求,女儿只好无奈回去。
又过了一个月,她女儿忽然带着她的妈妈黄福女来村接老喜叔。在她女儿的苦口婆心的劝说下,两位分离十几年的老夫妻终于重归于好。当村民看见黄福女用温情的双手抚摸着老喜叔那满是沧桑的脸,并说娘女俩好好照顾老喜叔的余生,并要求他重回夏营村居住。这一举动引来许多村民的称赞。
老喜叔的闰女是一个孝顺的孩子,正是她的善良让孤苦伶仃的老人重新拥有幸福,安度晚年。所以村里人纷纷赞美老喜叔的女儿,是好家风家教传承的优秀典型代表。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