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考与新高考 > 作文预测及佳作赏析:努力去“求”,方有所“得

作文预测及佳作赏析:努力去“求”,方有所“得

2024年08月30日 21:53:18 访问量:114 作者:张冬梅

作文预测及佳作赏析:努力去“求”,方有所“得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孟子·尽心上》有言:“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在孟子看来,有的时候,追求就得到,舍弃就失去,那么主动追求有利于得到,所求得与否在于我。有的时候,追求时也讲究了方法,但最后能否得到却不由自己控制,只能取决于天命,那么即使追求也无益于得到,所求得与否取决于外部因素。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我们应如何正确处理“求”与“得”之间的关系?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该文段选自《孟子·尽心上》第三则。孟子认为,有的时候,去寻求就能得到,而舍弃就会失去,这种情境下的“求”对于“得”是有益的,正是因为“求”,我们“得到”了所求的事物。只要坚持追求,便可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所以说“求在我者也”。既然追求就能得到,那么此时人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追求、寻求.努力达到目标、获得成功。然而,并非所有的都能有。在孟子看来,有的时候,即使是有一定方法的追求,但最后能否得到却不由自己控制,而取决于天命,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种情境下的对于可能是无益的,即便苦苦寻求,结果也不一定如己所愿,所以说“求在外者也”。既然如此,我们在追求事物的同时也要摆正心态,顺其自然,无须过度强求,更不可钻营取巧,失去自我。但是不强求不等于不求,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处理“求”和“得”之间的关系:若想有所得,需要孜孜以求;但当求而无获时,也要坦然接受。

写作时可从“做法”和“心态”两方面论述“求”与“得”之间的关系。其一,想要“得”必须积极去“求”,而且要讲究方式方法;其二,如果尽力了仍不“得”,则要反思自我,改变方法,一再努力之后仍不“得”,就应放平心态,或者换个目标。这里还可以进一步分析,“求则得之”的就是包括仁义、道德在内的天爵,这是自己决定的,求自己就可以得到;“得失有命”的是包括财富、地位在内的人爵,这可以求自己,但结果不是由自己决定的。由此,我们在平衡二者关系的时候,就需要清楚如何选择“求”的目标,如何平衡心态。

立意:

1.努力去,方有所

2.“的心态和技巧影响的结果。

3.百计营而不,顺其自然大智慧。

编辑:张冬梅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忻州市河曲中学 特此声明。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山西省河曲县长城大街西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