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河曲历史 > 禹王庙

禹王庙

2024年06月18日 10:28:14 访问量:213 作者:刘喜才

《河灯档案》连载(二) 禹王庙


山海经著述神祗


  这里,单述“庙文化”。

  甲骨文卜辞记述中国古代商王朝始,帝王们就认为神祗是主宰世界的、超自然的,具有人格和意识的存在并成体系。这样 “庙文化”被历朝历代所推崇。

  “禹王庙”与神祗、鬼魂的由来,也就是在这种生存环境中经过漫长而又复杂的一个演变过程而诞生、成体系被崇拜。

  《山海经·海内经》大禹治水里就塑造了远古神祗的传说:洪荒时代到处是漫天大水,鲧为完成政绩未经天帝同意,偷拿天帝的息壤用来堵塞洪水。天帝怒派遣祝融把鲧杀死在羽山的郊野。禹从鲧的遗体肚腹中生出。天帝就命令禹继鲧治水,最后制住了洪水,从而划定九州区域。

  约公元前324年~公元前250年),战国末期齐国(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相公庄街道郝庄村)有个叫邹衍的人开创《阴阳》、《五行》理论学术,他的社会活动引起人们对外界世俗的遐想,为后期人们衍生出鬼魂世界做了理论铺垫,产生了人死后灵魂不灭的观念,进而认为灵魂有超人的能力,能在暗中对活人产生重大作用,从而又形成鬼魂崇拜,鬼魂世界也就由此而产生。

  中国人民大学已故教授、哲学家方立天先生对远古神祗的著述:“人类早期按照自己直观表象塑造神祗。起初是模仿牛、马、熊、虎、各类动物以及自然存在如日、月、山、石等的形体造型,随后又发展为与兽、禽、虫等动物形体结合的人兽同体的神,如人首兽身、人面鸟尾、人头蛇躯等,后来又随着对自然界非人力量依附心理的摆脱,形成神人同形的神祗,这些神祗不仅以人类外形为形体,而且具有人的智慧、道德、意志、性格,此外更拥有超人的智力、威严、手段、法术。”哲学家方立天的论述也是附会了《山海经·海内经》的远古著述,认可了先民创神祗的渊源。

  我们从这则材料可以看出,古代人类塑造神、制造鬼的心理、经历、演变等过程,将神祗和鬼魂构成人类的两大崇拜系统……最终归结到建庙、塑像,对众多神、鬼魂神灵共同信仰的行为。

  夏、商之后,全国各地无论地方大小,人口多少,陆续始建通往民众心灵的“庙宇” 把诸神供奉起来, 并且随着人类的发展而不断进化。

  古文献《仪礼.觐礼》记载祭祀天、地、水三官之神,我们在后边祭祀一栏里单述。总之,先秦神话、民间神话、道教神话、国祀神话,在不同的神话系统里,有着不同的神,无需逐一辨别展示谁是大神,而笔者研究的是黄河唯一主宰神“禹王”

  河曲县建县以来,建庙总数约500余座。随县治迁徙、战乱、变革等原因,现保存在县城境内的古庙只有两处,即“禹王庙(俗称河神庙)”、 “关帝庙”。

  为什么仅存这两座庙呢?

  一则,1938年9月在河曲城举行了讨论抗日军事问题的国共两党“河曲会议” 。期间遭到日军34架飞机狂轰滥炸,城内一片废墟。关帝庙内也投下了一枚重型炸弹,瞬间,有老人看见空中有位红脸长髯大汉,手持青龙偃月刀,怒目而视,炸弹居然钻地未炸,是神灵保佑,还属偶然,不得其解。而禹王庙的幸存,也是这年日机投下两枚炸弹只毁了山门与厢房,而正殿与古戏台神秘完好无损地保留下来。

  二则,这里的广大民众热爱文化,对古代神、鬼神灵的崇拜由来以久,庙文化里有人们的情感而未遭人为破坏。

  有诗曰:两庙古迹谁留存,

  半为天公半人情。

  禹王庙,位于县政府楼西200米处临黄河。经考察审视,这座清代建筑就是一所人神对话;先辈灵魂通往人心的“显灵”道场,其遗风:人,神,鬼魂神灵传递信息的民俗活动在这里展现。

  经年累月后,禹王庙文化也就成为河曲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与河曲传统社会政治、经济及民生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保存、研究禹王庙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有益于全面了解河曲历史文化、黄河文化,而且还可以提供一个探索国家黄河灯会申报世界非遗层面的基础文化新视角。

  作为人,神,鬼魂神灵传递信息的场所,禹王庙也就成为研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曲河灯会” 的重要对象。本人认为把禹王庙所载信息与民间口传历史全程展示出来,有利于揭示黄河文化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曲河灯会” 的实质与主要特征。

  这所神奇的“禹王庙” ,经过众多学者们的不懈努力,实地取证,有非遗文档四宗:

  1、 清.道光版《河曲县志》卷一、卷四,形ぁ⒐偶F窃兀�“禹王庙,在西门外,临黄河,清乾隆十六年建(1751),以春三月十八日祭、秋七月十五祭。一在旧县城西五里黄河岸,有金元诗刻、碑记、祭禹文。”以三月十八日祭。(图示)

  2、 清.道光十三年重修禹王庙碑记,庙内壁画六十四幅,讲述大禹治水造福于民的典型案例并祭祀活动。(图示)

  3、 清.同治版《河曲县志》载金代隩州刺史梁襄撰《谒禹王庙》文。(图示)

  4、 旧县城西五里禹王庙有明代嘉靖四年碑记一通。庙内壁画四十幅,见证了“凡人与神仙共事的路径”, 现存原壁画六幅面记述了朝廷州官到河曲禹王庙巡河祭祀的场景,画面生动感人。(图示)

  笔者在综合、细致梳理这四宗文字与壁画的记载过程中发现,在金、元时期就有禹王神灵的规范祭祀礼仪,明朝初年至清代中期发展到极盛。文字多集中在“河神”有求必应,黄河润泽斯土,造福于民,州官、县官、民众共祭,蒙、汉同俗的赞美语句与图画,壁画主要引导民众信仰崇拜的方向,统一河曲百姓的思想为建构体系。更为值得研讨的是:这批壁画是清中期山东、山西商人走西口发家后感恩河神的捐资举动,投资彩绘了六十四幅壁画,记述了前朝“大明王朝” 兴起的河曲禹王庙“祭祀、放灯、兴农、蒙汉同俗” 的活动场景。

  研究其真实用意实:守土者为上级部门(朝廷)借用神灵、鬼魂这一精神纽带,凝聚人心,实现一方社会的安定,维护封建社会的正常运行,同时附和当地百姓神灵信仰图吉利。谨此,展露出主流社会对河神庙礼俗不断被推崇,朝廷对守土政府官员做出的政绩给予肯定。

  查实取证的非遗文档四宗,再次说明河曲河神庙的礼俗文化成为常制,是不同群体之间联系的桥梁也是官民联系的精神纽带。多种河曲文献证实,早在明正德十三年之后,禹王庙的各种习俗活动就十分盛行。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文化进步的需要,禹王庙不断变化着,它的功能也随变化而不断丰富起来:祭祖、求财、保平安等民俗事项也集中到禹王庙,禹王(河神)由单一赞美治河利民的的形象神逐渐进化成自然神并有人格魅力。

  调研走访中,北元村民吕二存讲述,民国末年,河神庙和尚“三和尚” (北元侯家口人)。下水放河灯采立水,头顶一盏河灯,左右手各持一盏,吸引观灯民众赞不绝口,而且他又是庙堂音乐吹奏高手,解放后被忻州文工团招为演奏员。八十多岁老船工赵埃成、院保在等人口述,他们是跑河路世家(黄河船工),清末民初,许多商贩、打工者从禹王庙出发乘船过河走口外,临行前人们必须到禹王庙内行大礼,祈祷神禹保护,消灾免难,一路顺风,平安返乡……然而,行船是艰苦危险的苦行当,要与汹涌的黄河水搏斗,是生死悬于瞬间的活计,受伤是家常便饭,多少勇猛的扳船汉受尽磨难再没有回来。有的人出去后在内蒙临河、陕坝、包头、五原等地落脚,几年后,极少部分工商从业者在内蒙发了财,回到家园后光祖耀宗,他们对禹王庙非常崇拜,对禹王神灵、祖辈荫魂的护佑深信不疑,纷纷捐资,由扳船汉出力兴建了今天雕梁画栋的大戏台,春、秋两季要举办祭祀礼仪,敬神唱戏,放河灯等重大习俗活动,禹王庙香火盛浓。

  禹王庙留存至今,它的风雨历程见证:“河神” 信仰从河曲建县起就有章有节,循序渐进,乡俗不断,推陈出新并延续至今。

  作为明、清两朝繁盛的“大渡码头”,在它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下,朝廷命官李邦彦、刘日暄划拨国库银两修葺禹王庙,也足可证明朝廷对此地的河道运输治理相当重视,以及地理位置的重要给予治理政策。这里面也有其“人文”因素在内作祟,试想如果“夜夜自危,梦梦惊魂”,怎么会有这番建庙立彰的举动呢?不说自明,是国泰盛世、河水泽润斯土、漕运地位不断上升,加之河曲人的淳朴善良、乐施好善、诚实守信,成就了这一历史港口的夺目之冕。

  我们也不禁联想到金代“宣差规措所” 之印丢失于河曲岱嶽殿村的历史遗憾!这枚金代官印由朝廷礼部掌管铸造和颁发,权力界线:总管东胜至河曲等处渡河船只的河道税收事务所。经岱嶽殿村考古得知: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改军为火山州,二十六年(1186)更名隩州(地级市)并在此设置了河道管理的税收局(五品官),现遗址尚存。金末,战争频起,或许在蒙元灭金的战争中金朝遗老见大势已去,难以回天,遂将官印遗弃在办公地夺路而逃。这一考证如果成立,将对研究河曲历史文化做出贡献。

  但是,这则信息肯定告诉我们,古代河曲黄河段确系国家大动脉的咽喉之地,河曲河道治理、管理,关系到朝廷的运道民生及国家安危,难怪明朝正德皇帝在河曲举国礼告谓天下。

  禹王庙诸多材料充分体现了统治者通过神灵教化百姓,巩固统治安定天下的目的。

  相信迷信是封建时代人们的通病,河曲禹王庙的幸存,传奇般地给当地披了一层神秘的袈裟,迷离的故事流传至今……

  走访过程中,经常听老人们口口相传庙神、鬼魂的故事,讲的有骨头有肉,耐人寻味,非常吓人,像真有神祗、鬼魂在作祟。当然我们无需去轻易相信,但故事是耄耋老人讲出来的,如果没有经历过,哪来的神魂说法?所以不一定有那些话语中的事,但绝对存在和那些故事类似的偶然现象,或许本身就存在,只不过现代人还未探解到密码呢?

  有些故事终归要再见,有些故事总结成了典故世代在传承。真真假假这就是人生。

  上世纪40年代末,河曲董家庄有个人,名叫田徳雨。走口外到五原县在五家河畔与三人合伙摆渡打渔。

  一日,河畔走来了一个人,全身白色礼服、头戴礼帽、咖啡色眼镜,手提一小皮包,向船工求渡,上船后船到河中心,三人起了歹意,脱光那人的衣服抢了他的提包,还把人推入河中。谁知这人多少会点“狗刨刨水”, 懵懵懂懂地浮到了对岸,向船工们吼了一声:“以后再见!”便向山上逃去。

  船上的三个人从抢来的包里搜出六十块大洋,还有一封公函,信中发现那人是某某军队的一名侦察兵。他们分了钱,怕引来兵荒造成大祸,从此再也不敢打渔摆渡,三人协商散伙逃离。不久后田徳雨准备返回河曲老家务农。

  1949年内蒙和平解放,大批解放军进驻包头。田徳雨回河曲路经包头,又碰见这个被抢了包并扔到河里的军人。这次见面非同一般,这人是全副武装,一身军官式的打扮,身后还跟着两名警卫员,这军官二话没说,就指挥卫兵把田徳雨捆起来带回营部,吊在大梁上差点打死,最后还是拿出六十块大洋送了人家人情才算了事,田德雨狼狈地逃回老家。

  原来这位军人就是河曲“禹王庙”主持郭某的侄儿,他家住在黄河畔,自幼庙里来庙里去,父辈供奉着祖神“河神”, 周边百姓便附和了段子“每逢大事有神灵!禹王有灵、不信不能!”。

  古往今来,禹王庙有关神祗、鬼魂的神秘典故林林总总,数不胜数……

  传说种种,不亦乐乎!

  而今,现代文明与古文化撞击之后,新的理念在产生,新文化上演后既增进了县城市民对原生态民俗文化的了解,也帮助人们触摸黄河文明的起源与灵魂起到积极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热爱生活、热爱家乡、传承民族文化。

编辑:杨振明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永不消逝的巡检司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忻州市河曲中学 特此声明。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山西省河曲县长城大街西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