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热天气淋雨,容易使皮肤抵御寒冷能力降低,而且下雨时气温会降低,因此注意祛湿的同时,还要祛风散寒除湿。
1.淋雨后不要待在温度很低的空调房内,以免招来更多风湿。2.专家提示,取新鲜紫苏叶5-10克,开水烫一下,水为翠绿色;可以加一些糖和柠檬汁,变成粉红色,酸甜可口,能够很好地预防风邪入体以及风寒湿感冒。如果家里没有紫苏叶,喝碗姜糖水也有预防作用。

3.淋雨后注意观察自身不适症状,严重的及时去医院就医。
阴雨天适合真菌繁殖,如果皮肤沾到雨水,不论雨水是否干净都要及时擦拭掉,有条件时要尽快用干净的清水冲洗皮肤。
应减少户外活动,在医生指导下吸氧。有心脏病史的患者及时补充水分,在睡前半小时、半夜醒来及清晨起床后喝些开水。

雷雨前后尽量减少户外活动,下雨时适当开门窗让自然风和雨水带走过敏原。雨后如出现太阳暴晒、温度升高,出门应戴口罩防过敏。
雷雨天气温会下降快,平时脾胃不好的人要避免受凉,更要注意饮水饮食卫生。

做好“七不要”
严防“病从口入”
↓↓↓
被雨水淹泡过的食物容易被污水中的微生物污染,腐烂变质,食用后极易发生食物中毒。为了保证安全,遭到水淹的食品最好丢弃,不要食用。
温馨提示:
特别要注意冰箱内的食物,若冰箱已遭雨水侵入,或曾经停电,食品最好丢弃不用。
霉变食物,有害健康。强降雨过后天气闷热潮湿,食物容易腐烂变质。米面如果储存不当也容易霉变。食用霉变的粮食会引起霉菌毒素中毒,常引起胃肠症状如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偶有腹泻,而后出现体内各器官系统(肝、肾、神经、血液)的损害。

夏季,熟食在室温下存放的时间不宜超过2个小时,所有熟食和易腐食物应及时放入冰箱内保存。剩菜剩饭一定要冷藏,但不要在冰箱中存放超过3天,下一餐食用前要彻底加热,重复加热不能超过一次。饭菜尽量当日清,已经腐败变质的食物不要食用。
死因不明、来源不明的鸡、鸭、猪、牛等畜禽动物肉品和因降雨导致死亡的水产品不要吃。死因不明的动物可能被致病菌污染,并在动物体内造成腐败变质,产生毒素,吃了会引起食物中毒。
温馨提示:细菌性食物中毒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如腹泻、腹痛、恶心、呕吐,有时有发热、头痛等症状。
不要吃来源不明的、非专用食品容器包装的、无明确食品标志的食品。
雨水过后,野生蘑菇会大量生长,传统的简单方法和特定经验来识别毒蘑菇是不靠谱的,千万不要随意采食野生蘑菇。
强降雨过后,部分地区卫生条件差,冷荤凉菜在制作过程中容易污染,吃了容易生病,将食物烧熟煮透最为稳妥。切勿用雨水清洗蔬菜瓜果,生食蔬菜瓜果等食物一定要用清水清洗。
不喝生水,不喝来源不明或被污染的水;生水应烧开后饮用或选择符合卫生标准的瓶装水、桶装水;自觉保护生活饮用水水源及环境,在指定地点堆放垃圾、倾倒生活污水、排放粪便。
人在极端天气事件中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绝望等不良情绪,严重的会引起心理疾病。要保持乐观心态,积极应对不良情绪。
如果出现发热、腹痛腹泻、恶心、呕吐或者其他身体不适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不应擅自服用止泻药、抗生素等药物。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综合自健康中国、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