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河曲历史 > 河曲村落的形成与变迁

河曲村落的形成与变迁

2021年01月19日 17:57:32 访问量:1661

距今四五千年前之龙山文化时期,河曲先民就开始利用得天独厚的黄土资源挖凿窑洞和垒石窑洞居住。

2009年11月10日,在刘家塔镇坪头村发现的聚落遗址,发掘中发现房屋遗址有50至70公分白色墙裙,在山西发掘的龙山文化遗址中尚属首次发现,这一发现亦表明该时本境先民房屋建筑较前更为细致。

据发现之秦汉时代遗址所遗存的破砖碎瓦表明,此期境内已有诸多村落。自汉而下,本境为北方匈奴、羌胡、羯、氐、鲜卑、突厥、党项、契丹、女真、蒙古与汉族政权长期拉锯椐

占之地,游牧民族驻牧与汉民农耕交互,村落变迁时异,动荡不定。

北汉于境内设镇设寨,但村落仍稀少分散。宋代置军置县,与辽交界,攻伐寻常,兵革时动,居民流离,诸多村庄毁于战火。

入明后,洪武年间大量移民于本境,其后又建筑水边长城,沿长城线诸多村舍驻扎军队,居民渐渐安定,此类村舍亦多以堡、寨、营等为名。清代,本境已为国中腹地,人民修养生息,村落日多,顺治至咸丰年间全县有221村。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清政府准许汉民进入长城以北缘边地带与蒙人合伙垦种“伙盘地”。起初,只准汉民春季进入“伙盘地”耕牧,秋收后则得返回长城内原住村庄。清乾隆元年(1736),清政府准许汉民定居“伙盘地”耕殖后,到同治七年(1868),河西河曲代管之地已有村落8牌129村,时河东村庄已经发展为406村,时全县共有村庄535处

民国七年(1918)全县有68主村593附村;三十八年(1949)4月,境东北属桦林堡杨家岭、楼子沟、韩昌沟等48自然村划与偏关,同年东南部12村又划与五寨、岢岚、保德。

1950年6月,河西137村划归内蒙,1984年后,全县为340个村民委员会,412个自然村。

旧时,人们为了追寻土地、水源、掘土窑洞及便于逃避战乱等,境东境南山区所建村庄大多分布于有水沟谷之山间,零星分散。沿川村落分布稠密,规模较大。因灾荒、瘟疫、战争等,一些村庄几经兴废。人们为求神灵保佑,多在村中兴建关帝、龙王、娘娘、山神等庙宇。

建国后,随着治理开发,许多山乡相继修通公路大道,20世纪70年代起,为交通运输、生活便利,不少村庄从山间迁建于较平宽河川地,或迁建于临近公路边。进入21世纪,虽然县里大搞新农村建设,投入较多。

2017年河曲整村搬迁撤销合并26个行政村,至此河曲的行政村共314个。

编辑:张国光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忻州市河曲中学 特此声明。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山西省河曲县长城大街西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