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考与新高考 > 2024年高考作文预测及佳作赏析:模仿为基 创新为魂

2024年高考作文预测及佳作赏析:模仿为基 创新为魂

2024年05月11日 21:26:59 访问量:438 作者:杨振明

2024年高考作文预测及佳作赏析:模仿为基  创新为魂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类从未停止过模仿,人模仿动物发明了飞机、潜水艇、雷达等先进的机械设备,人模仿人却也有邯郸学步、东施效颦的笑话,而今出现的AI机器人可以说是在用机器模仿人。

近日,北京一所小学的一位语文老师发现,班上一位经常咬笔头的学生写出了一篇出色的作文。然而,让老师没想到的是,这篇作文原来是他借助AI改写鲁迅文章而成的。

机器的思考是编程形成的,而人类的思考靠的是自主意识。——艾伦·图灵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本次作文由三则材料组成。材料一强调了模仿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但同时也指出了盲目模仿的局限性。从最早的模仿动物行为到现代科技产品的发明,模仿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帮助人类不断突破自身的局限,实现文明的进步。然而,当模仿变成一种简单的复制或者失去自我思考的过程时,就可能陷入邯郸学步、东施效颦的困境。这提醒我们,在模仿的过程中,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理解模仿的本质和目的,避免陷入机械复制的误区。

材料二通过小学生借助AI改写鲁迅文章的案例,揭示了AI技术在模仿人类思考方面的潜力和挑战。AI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机器可以模仿人类的行为和思维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然而,这也引发了对原创性和独立思考能力的担忧。AI的模仿可能导致人类失去对原创思想的追求,甚至可能让人们在享受技术便利的同时,逐渐丧失自我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因此,我们需要在利用AI技术的同时,保持对原创性和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视和尊重。

材料三通过艾伦·图灵的观点,强调了人类思考与机器思考的本质区别。机器的思考是基于编程和数据处理的,而人类的思考则依赖于自主意识和创新思维。这意味着,尽管AI技术在模仿人类思考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它仍然无法完全替代人类的思考过程。人类思考的独特性和复杂性是机器无法复制的,这也是我们在面对AI技术挑战时需要坚守的底线。

多则材料审题立意,要能够找出材料的共同点或者关联点。这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模仿与创新、人类与AI之间的关系,为我们理解当前科技进步背景下的人类思考方式提供了多维度的视角。综合以上,我们可以从模仿与创新的关系、科技的双刃剑特性以及机器思考与人类思考的差异与互补等角度对材料进行立意。我们可以看出模仿与创新、人类与AI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话题。在科技进步的背景下,我们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理解模仿的本质和目的,同时尊重原创性和独立思考能力。我们需要在利用AI技术的同时,充分发挥人类的自主意识和创新思维,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健。

写作时,在文章开头,要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论证部分需要运用丰富的论据来支持和证明论点,论据具有典型性和新颖性。结论部分,需要对文章的主要观点进行总结升华。如在开头提出我们应反思何以运用科技,才能使人类文明立于科技洪流中而巍然不倒的观点,然后论述,面对新科技应保持自主思考,此乃也。纵使强大的人工智能可以撰写近乎完美的学术论文,但自主思考是人类拥有的最美好的能力,苏格拉底曾言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故怎能弃之。接着论述,面对新科技应守住道德底线,此亦是。新科技扩大了人的能力、亦扩大了人的欲望,正如网友所言科技把世界缩小了,却把人类的欲望放大了,若立起人之所以为人的道德底线,就为过度的欲望设置了有效的刹车机制,故怎能不立之。最后总结,升华观点,做事的王道,永远是守住根本,守住。面对新科技的冲击,我们若也能守住人之所以为人之,便可求、用

编辑:杨振明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忻州市河曲中学 特此声明。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山西省河曲县长城大街西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