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生涯规划
随着新高考的推进及在全国分批次的实施,生涯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生涯教育有别于传统教育,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的唤醒教育、生命教育。旨在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使其学会利用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使个人目标与社会目标有机融合。是学生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的自主规划人生的教育,其核心是帮助学生认清自己、找到自己的兴趣和价值,挖掘潜能、实现人生价值。
01
什么是生涯规划?
基于这理论,目前对“生涯规划”的定义普遍认可的说法是:“生涯规划是一个人尽其所能地规划未来生涯发展的历程,在考虑个人智能、性向、价值,以及阻力和助力的前提下,做好妥善的安排,并借此调整和摆正自己在人生中的位置,以期自己能适得其所。”
所谓不为模糊的未来担心,只为清清楚楚的现在努力,是在强调凡事心中有数。而生涯规划就是在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评估的基础上,给自己的人生做一个具有可行性及预见性的发展规划。
搞清晰什么是自己想要的,让目标指挥你的思想,释放你的能量,激发你的希望,使生命之舟朝着属于自己的那个港湾航行。当然,制定科学的生涯规划,必须要了解自己内在特点,如兴趣分布、能力优势以及个性特点等。
02
为什么要进行生涯规划?
生活里没有奇迹,大部分的时候奇迹是由你自己创造的。所谓成功的人很早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人生的航向该驶向何处。
哈佛大学一项闻名世界的目标跟踪调查表明,对智力、学历和环境等条件基本相同的高中生,目标对他们的人生影响极大。在被跟踪的人中,当初那些3%有非常清晰目标的人走向社会20年后,其成就远超当初那些97%目标不清晰或没有目标的人。
可见,很多时候,之所以成功,是成功在起点,而非终点;很多时候,之所以失败,是失败在起点,而非终点。这就是目标对人生的导向性作用。
新高考为什么突出生涯规划?
高中阶段也是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乃至职业观形成的关键期,处于人生道路的十字路口,面临着对升学、大学专业、未来职业与人生的重大选择。
新高考规定高一的“3+1+2 ”必须与专业形成关联,其实是倒逼高一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未来规划能力。学校和家长可以通过科学的判断与分析工具,先得出每个学生未来适合的职业,然后逆推得到大学最适合的专业,再根据专业(组)类的划分,进一步逆推得到高一自主选科时最适合选择的科目,完成生涯规划!
通过完成生涯规划从根本上解决“为什么考?”和学生“为什么而学?”的问题,激发高中学生为人生目标而学习的内驱力——今日之学习是为明日之发展,实现学习生涯与职业生涯的融合、统一。
如何引领高中生做好生涯划?
指导和帮助高中生做职业规划,就是要帮助学生在不断认识自我的兴趣爱好、性格特质、能力倾向的基础上,协助学生找到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并教会学生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在具体工作中要注意以下五个“相统一”。
01
“我想”与“我能”
中学生要初步了解自身潜能和职业要求,在设计职业生涯规划时,不再单纯地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还会考虑到自己是否有适合某种工作的能力。
这就需要生涯规划师一方面帮助学生总结个人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倾向,树立适合自己的职业的理想。另一方面,通过专业的性格、兴趣、能力等测试,并参照家长、老师、朋友对本人的评价,帮助学生全面地认识自我,找到“想从事的职业”和“能从事的职业”两者的最佳结合点。
02
“小我”与“大我”
以往,高中生在进行学科选择和填报志愿时受家庭和社会的实用主义影响,考虑最多的往往是薪酬、升职等,所以倾向选择一些热门职业,但很快,还没毕业呢,热门就变冷门,导致学生不能顺利就业。
学生的职业选择要符合自身特质,更要符合社会长远发展需要和人民利益。在职业选择和发展中,学生应跳出“小我”的圈子,把自身能力和社会需要相统一, 把“小我”和“大我”相统一。
03
短期明确性与长期方向性
高中生具有可塑性,发展空间大。学生在高中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中应该明确三年的具体学习计划和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学生在不同年级所面临的规划重点不同,比如高一学生主要是学会规划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明晰各阶段的目标;高二学生主要面临分科或选科问题,对其辅导主要是帮助他们认清自己的兴趣、能力,综合考虑后自主选择学科;高三的辅导则与志愿填报、选择大学、专业等升学指导紧密结合。
高中生拥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动机也会随之加强。同时学生通过测试了解自己的职业倾向,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进入大学后学习将更加主动学习,减少就业时的迷茫感。但高中阶段毕竟没有面临真正的工作选择,自身就有可塑性,再加上未来可能会出现不可抗力情形。所以高中阶段的职业规划要做到明确短期规划,选择-个长期职业方向、 职业目标和确立职业道德。对于未来发展、晋升等,可以有一-个大致方向,此阶段稍作模糊处理。
04
职业理想与社会现实
理想和现实的统一,就是把学生自己的主观愿望同社会实践活动相统一、把对社会的主观判断同社会实际情况际相统一。
职业规划,一方面是让学生认识社会实际,了解社会需求。另一个方面让学生认识自我,包括性格、兴趣、能力倾向等特质。
这些认识可以通过专业测试获得,更主要的还是在实践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例如,学校通过社会实践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组成不同的集体,利用课余或寒暑假空余时间到不同的岗位体验。一方面,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社会,了解自己想要从事的职业特点,了解这个职业的要求,认清社会发展和行业前景,及时修正理想。另一方面,在社会实践中了解自己的不足,明确提升能力的方向。
05
规划职业与人格完善
目前的高中学生问题较突出,缺乏人际交往的能力,缺乏对社会的认识。再加上,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相脱节,难于正确认识社会和正确认识自己。
由此可见,高中学生的生涯规划更具有德育和完善人格的意义。它迫使学生在高中阶段就思考现在与未来、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参与社会实践,扮演社会角色,承担社会责任,体会社会艰辛。
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中的常见问题有哪些?
01
价值观导向
02
内涵理解
03
现在还是未来?
04
定位问题
当今社会处在变革的时代,充满着激烈的竞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要想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保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认识自我、规划未来。高中生未雨绸缪,做好未来职业生涯规划,有了清晰的认识与明确的目的来引领高中学习,一定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