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中小学将清明假期或“五一”假期的头尾延长,让学生们享受到更长的春假。比如杭州部分城区中小学的春假与“五一”假期相连,学生最长能享受9天假期;湖北利川的中小学放2天春假,与清明假期连休共5天 。此外,一些高校也出台了春假计划。
消息一出,网友们炸了锅。有人点赞,认为这是给孩子“充电”的好时机,能让孩子走出教室,亲近自然,放松身心;也有人担忧,觉得假期太长会影响学习进度,还担心双职工家庭孩子无人看管。
在我看来,放春假,其实也是一种学习,而且好处多多。
春假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亲近自然的大门。如今的孩子,大多被困在书本和作业里,很少有机会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趁着春假,孩子们可以去郊外踏青,看小草破土、花朵绽放,观察昆虫飞鸟,感受四季更替。这种直观的体验,是课堂教育无法给予的,能激发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和探索欲。
同时,春假也是开展社会实践的好时机。学校和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比如参观博物馆、科技馆,拓宽知识面;参与公益活动,培养社会责任感;进行户外运动,锻炼身体素质。就像跟随家长参与植树活动,孩子不仅能学到植物种植知识,还能体会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这些活动打破了传统课堂的局限,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
另外,春假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和综合素质。放假期间,孩子需要自己规划时间,安排学习、活动和休息。这个过程能锻炼他们的自主管理、时间规划和自我约束能力。在参与实践活动时,他们还能提升社交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要让春假真正发挥作用,还需解决一些问题。比如,针对家长没时间陪伴孩子的情况,杭州就全面推进托管服务,学校免费托管,还开展体育、文艺、科技等活动 。这是个不错的思路,各地可以借鉴。学校也可以精心设计春假作业,布置一些开放性、实践性的任务,让孩子在假期也能有所收获。家长则要转变观念,别把春假变成孩子课外培训的“第三学期”,而是多陪伴孩子,一起探索世界。
教育,不只是知识的灌输,更是对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放春假,让教育跳出了教室的围墙,让孩子们在自然和社会的课堂里,收获成长,拥抱美好。期待未来,春假能成为更多学校的“标配”。(袁兴东)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