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考与新高考 > 文理科交叉交融在未来大有可为

文理科交叉交融在未来大有可为

2023年04月16日 09:56:52 来源:中国青年报 访问量:108

       在教育部最近印发的《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里,专门提到:要“推动文科间、文科与理工农医学科交叉融合,积极发展文科类新兴专业,推动原有文科专业改造升级”。实现文理科交融的问题,一时间引发人们的热议。到底出于何种背景,让有识之士意识到文理科融合的现实必要性?

  以笔者的观察,传统文科专业毕业的人,想必大多都能一二三四说出一堆劝人“别读文科”的理由。记得大学古代文学课上,老师就曾说:“同学们,以后如果你们的毕业论文想写古代文学方向的,记得千万别写唐诗。因为《全唐诗》里收录的所有诗人,哪怕是最不出名的,都已经有人专门研究过了。”此语恰好点到了传统文科的尴尬之处。跟理工类学科大多发端于近代工业革命之后不同,传统文科比如文学、历史、哲学等,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往好里说,这些学科传承悠久、底蕴深厚;往坏里讲,这些学科的包袱太重、前辈大师太多、想要创新突破的难度太大……最重要的是,实用性太差。甚至有专家教授曾直接建议:普通家庭的孩子,慎选“文史哲”。虽然这话招致不少反对意见,但站在学生未来就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也有一定道理。同时,它也引发了人们对于“传统文科该何去何从”的思考。

  但是,能够结合实际的文科专业,会给从业者带来更多机会。实现文理融合、文科专业升级改造的途径之一,就在于要结合实际,让文科更加实用。以新闻学为例来看,长期以来,业内都有“新闻无学”的说法。但最近这些年,随着公众号、短视频、直播等新兴媒体的崛起,诞生了一大批既无科班学历背景,也没有媒体从业经历的自媒体达人,这对传统的传媒教学造成了巨大冲击。作为回应,很多高校的新传学院纷纷开设起了网络新媒体等课程,引入许多其他的专业包括理工类的技术工具,催生了一系列的交叉学科。这就给相关专业的学生带来了更大的发展前景。

  现实给人带来诸多启示:一方面,传统文科有其优势,比如较好的文字功底、较高的审美等,应该继续坚持并发扬光大;另一方面,为了因应现实需求,传统文科必须创新转型,走出自己的小圈子,与别的学科领域进行深度的交汇融合。

  事实上,跨专业的融合、交叉学科的兴起,是这些年高校学科建设的一个新现象和新趋势。不仅文科在探索尝试与理工农医学科的交叉融合,理工科也纷纷开设人文课程,努力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毕竟,大学之道在于培育拥有健全心智品德、完整知识结构的人,而不是一个专业技工。

  即便站在功利的角度上看,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包括写作在内的很多基础工作正在被机器逐步取代,未来文科生要想不失业,就必须在学科交叉地带、原创内容领域寻求突破。

  不过,很多人也意识到了,要想实现学科间交叉融合,特别是文理融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过去,由于高中阶段就早早文理分科,许多文科学生的理科功底十分薄弱,这严重限制了其未来的发展空间。好在最近这些年,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省份取消文理分科,转而采取“3+1+2”的高考模式。同时,大学也逐渐开始推广通识教育,鼓励一二年级学生跨专业选修各种课程。

  但仅靠这些还是不够的。在社会层面,像科技馆、博物馆等机构也应发挥各自作用,加大科普力度,使得理化生不再只是面对枯燥乏味的定理公式,同时也吸引更多文科学生对自然科学产生兴趣。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文科生对理工农医也有浓厚的兴趣了,文科与理工农医学科的交叉融合才有可能最终实现。

  涂格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mzr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忻州市河曲中学 特此声明。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山西省河曲县长城大街西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