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师德师风建设 > 教师成长应多一些原发性思考

教师成长应多一些原发性思考

2024年05月01日 16:17:12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访问量:30

人民教育家于漪在一次访谈中谈到教研时,提到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内驱动力”,一个是“生命的高度觉醒”,她还强调“教师要自己研究自己”。

然而从当前教师成长的实际看,一少部分教师仅仅将教师职业视为“谋生的职业”,出现“成长需要不突出”“成长目标不明晰”等内在困惑。在与一些教师交流过程中,笔者发现他们中的不少人对教育热点、趋势、政策等缺乏关注。对方向性的要求不熟悉,导致他们对自身需要在哪些方面加强学习、获得提升没有明确的认识,久而久之就产生了职业的倦怠。私以为,缺少原发性的思考也是导致其在成长问题上止步不前的重要原因。倘若教师多一些原发性思考,就会对周围产生好奇,在每天的常规工作中发现还可以完善的地方,减少“人云亦云”,进而对学生、对自己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原发性的思考其实就是形成属于自己的见解,是思维个性化的体现,属于“源头性思考”。原发性思考根源于“第一性原则”,在亚里士多德看来,“第一性原则是最基本的命题和假设,它不能被省略,不能被删除,也不能被违反。也就是在每个系统里面都存在的最底层的那个根基”。这一理念对教师成长的启发在于,我们要“回溯事物本质,重新思考该怎么做”。比如,一节课上完后,通过复盘课堂发现不足,从而为下一次课堂教学提供更加优化的方案。再比如,育人过程中经常思考“如何更好地与学生交流”,教师便会更加用情用心关爱学生,了解他们当前的关注点和兴趣点,找到共同话题,为工作的开展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原发性思考的落脚点在于思考,这是教师创造性开展工作、发展自我的重要前提。需要注意的是,在思考过程中应确保多一些对“源头性”的理解与认识,也就是让思考有属于教师本人的个性化特征。激发教师的原发性思考是他们成长的必然要求,也是收获成果的必要路径。教师首先要在“原”字上下功夫。平时的学习中,应注意多读一些原文,比如经过时间洗礼依然留存下来的教育经典著作。先贤的思考与感受有历史的局限性,可是随着现实的变化,规律性的内容却不断得到验证,我们要结合自身所处的教育现实环境进行再思考,这样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句子”。多读一些原文,能够让我们在反复咀嚼中品味到关于教育的独特味道,这才是属于自己的独特感受。

激发原发性的思考要在“记”上下功夫。教师的日常教育工作充满趣味性和挑战性,也时不时会出现一些有益于专业成长的“关键事件”,绝大多数教师总会在工作中产生思考、获得感受。但遗憾的是,很多人因为缺少记录的习惯,在灵光乍现的瞬间没有及时把握,事后动力不足,致使那些具有启发意义的经验、案例等最终不了了之。广大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要养成记录的习惯,在之后的时间里通过反刍、回味的方式再看“当时”,更容易引发新的思考。

激发原发性的思考还应在“行”上下功夫。思考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指导实践,而实践本身又与思考相辅相成,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知行合一”。一线教师的最大优势在于身处教育现场,工作本身具有天然的实践性特征。因此日常工作中,不妨多问问自己“我是否还能做得更好”,珍惜每一节课,珍惜每一次与学生和家长的交往,珍惜每一次与同伴的探讨,也珍惜每一次工作中的缺憾,并将其视为成长的动力来源,当看到工作的“意思”与“意义”,自然就有了成长的强烈意愿,在成全他人与成全自己的双赢里走向教育的更深处。

在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的当下,教师重视原发性思考尤为珍贵,因为教育家所具备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展现思想性——教师成长应多一些原发性思考,这也是我们在教育这方天地里成为更好自己的关键所在。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教育局)

《中国教师报》2024年05月01日第13版

作者:高 杰


编辑:mzr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忻州市河曲中学 特此声明。